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双向开放惠通四方

——江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调查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江西是华东、华南与华中三大地域的连接点,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近年来,江西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深入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翻开江西地图,鄱阳湖犹如一个缀在万里长江“玉带”上的宝葫芦。千河归一湖,一湖入长江,这是江西独有的地理特性。长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宽阔又有活力的152公里黄金水道。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为江西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态势,江西如何抢抓战略机遇,在开放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经济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西正着力构建“互联互通、多式联运、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大文章,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切实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拓展开放新通道

4月7日10时,江西省上饶市昌景黄高铁余干站人声鼎沸,旅客们往来穿梭。江西和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雄兵在出站口等到了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去年年底开通的高铁为我们开展技术交流和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万雄兵说,2021年11月,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余干县,正是看重这里交通便捷对产业的吸附作用。

昌景黄高铁与长江走向几乎平行,一条沟通长江经济带的新通道就此铺就。继沪昆高铁之后,昌景黄高铁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地区的第二条高铁大通道。

此前,赣深高铁开通,使得江西与国内最活跃的两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加快压缩时空距离,形成了江西省会南昌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1小时至2小时,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周边主要城市3小时至4小时,到北京、昆明等重点城市6小时的高铁经济圈。

“以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为新起点,江西正加快昌九高铁、瑞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长赣高铁等项目,为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陆路交通基础。”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前虎说。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想要更好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江西除了“跑起来”还要“飞起来”。

江西省瑞金市是“共和国摇篮”。美国记者斯诺谈到瑞金建政时曾感慨:“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今天的瑞金不仅有了港口、码头、高铁,还拥有了机场——赣州瑞金机场即将投入使用。

依托陆海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江西加快形成以京港澳、沪昆“大十字”为主轴的“六纵六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目前,江西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打通30个出省高速公路大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且80%以上的县通双高速,建成运营南昌昌北机场、赣州黄金机场、九江庐山机场等7个机场,“一主一次六支”机场运输格局基本形成。

围绕长江黄金水道、新亚欧大陆桥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江西重点谋划东南、西北、西南三大对外开放通道,全面加快现代化港口体系建设,提升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国际陆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等口岸能级,赣江、信江实现三级通航,江西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94亿吨。

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沿江开放城市,九江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以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为重点,先后推动九江港与重庆港、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沿线航运枢纽串接,开行定期班轮航线。目前,九江港始发集装箱班轮航线11条,辐射地区到达江苏、浙江、上海等21个省份,以水铁联运方式始抵的江西省内外铁路站点达到27个,与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实现无缝对接。2023年,九江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7.39万标箱,同比增长13.64%。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江西南昌市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城市“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发展战略,完善航空网、轨道网、水运网、道路网、物流网、信息网六大网络,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江西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的综合交通网络,促进大南昌都市圈由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迈进。

融入区域大循环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道出江西的区位优势:华东、华南与华中三大地域的连接点。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是摆在江西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0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中部地区唯一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多年来,江西北接长江中游城市群、东进长三角一体化、西融长株潭城市群、南通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

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强调,充分发挥区位、产业、生态、资源等方面优势,主动接收沿海发达地区“辐射”,切实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吸纳力和承载力,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沪昆高速代号为G60,是一条连接江西和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如今,这个以G60命名的科创走廊已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的主阵地。

G60高速公路从上海松江开始一路向西,绵延480多公里,进入江西境内的第一个城市便是上饶市。作为江西“东大门”,上饶是江西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门户”,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3年11月,上饶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这是江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成果。上饶市印发实施《上饶对接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大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科技、人才政策跨区域互通互认。

江西日前印发的《科技兴赣六大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以观察员身份加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支持上饶市成为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深化长江中游三省合作,争取共同组建长江中游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南昌与武汉、长沙合作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

以“英雄城”南昌为中心,北含九江、东至上饶、南抵抚州、西接宜春……走进南昌市规划展示中心,一幅幅大南昌都市圈现代化规划图分外醒目。自2019年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这一跨行政区划的都市圈,作为衔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正如火如荼地铺开建设。

近年来,南昌联合武汉、长沙、合肥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等,加快共建“互联便捷、科技创新、智慧高效、普惠便利、开放活力、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城市群,进一步拓展城市合作广度与深度,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

江西提出,发挥南昌枢纽与产业优势及赣东北区位优势,加快承接长三角产业、创新要素转移,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承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依托沪昆、沿江、昌景黄交通通道建设城镇产业轴带,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市场体系等领域合作。

“只有把自身发展放到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去一体谋划、部署、推动,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江经济带发展处处长刘建军说。

西融长株潭城市群。江西萍乡市上栗县县长李志猛介绍,在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中,该县率先打造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区、科技成果转化区,率先布局一张产业协作网络,率先推进一批区域合作协议。

上栗县推出“主产在长沙,基地在上栗;研发在长沙,成果在上栗;生活在长沙,休闲在上栗”的产业互补模式,既引进丰达兴、佳禾智能等一大批新兴产业落户,也推动高恒新材料、鑫通机械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融入湖南三一重工、长沙比亚迪等知名湘企供应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南通粤港澳大湾区。从2002年开始,江西已连续20多年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借力大湾区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化承接基地,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产业化项目纷至沓来,为江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赣州市充分发挥省域副中心对外开放和内陆口岸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与大湾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对接。依托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赣粤产业园、三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承接新兴产业转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推动与广州、深圳等地通关一体化建设,融入大湾区绿色“桥头堡”和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

江西省苏区振兴办副主任、赣州市发改委主任卢述银表示,未来,江西将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合作联动、产业科技生态等领域合作,全力推动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激发外贸新动能

春夏时节的长江九江段岸线生机盎然。九江港码头沿岸机械林立,一艘艘完成装卸作业的巨轮驶离码头,一趟趟满载货物的班列驶离港区,为内陆腹地打开了物流通道。

2月28日,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的九江红光国际港码头上,一个装载丁腈手套的集装箱,在南昌海关所属九江海关关员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搭乘“华波99”江船到洋山港换船出海。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彭泽港区,标志着彭泽县成为“口岸城市”。

“我们公司80%以上业务用于外贸出口,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往产品要先通过公路运输到九江城西港区,再通过水路运输到世界各国。”江西英科医疗有限公司国际物流专员王漫说,如今通过彭泽港区出口海外,单柜成本可节约700元左右,预计全年节约成本150万元左右,还大大提升了物流运输便利性。

舟山至九江江海直达新航线、上饶至温州铁海联运班列先后开通,南昌持续深化与宁波港的合作,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共建“赣深组合港”……如今,越来越多人流物流从江西汇聚长三角地区,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

巩固传统商路、着力开拓新路。江西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拓展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南昌海关为江西省内企业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金额全国排名第七位、中部排名第一位,原产地声明金额全国排名第一位。

南昌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谢峰介绍,为推动RCEP加速落地,南昌海关大力开展“RCEP进企”专项行动,“线上+线下”开展专题宣讲,提升RCEP实施广度;深化业务改革创新,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快递送达”原产地智慧审签作业模式,提升RCEP实施力度;个性化定制帮扶方案,发挥“数据+研究”优势,“一对一”指导企业用好“RCEP+经核准出口商”“RCEP+保税”等优惠政策组合包,提升RCEP实施精准度。

为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江西出台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出“出口数据贷”“订单贷”等金融产品,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给予贷款利息支持,开设出口信用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接单、融资等难题。

与此同时,江西扩大“新三样”出口,积极培育发展仓储物流、保税加工制造、外贸综合服务、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新三样”作为外贸新动能典型代表,正成为江西拉动外贸的新增长极。去年,江西抢抓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发展风口,加速出海,全年“新三样”出口额增长73.5%,总量居全国第六位。今年1月至2月,江西省“新三样”产品出口64.2亿元,同比增长38.3%,占江西省出口总值的14.5%。

“近年来,南昌海关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江西区位特点,积极支持江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助力构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开放大通道,推动‘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南昌海关党委书记、关长党英杰介绍。

向东,加强与上海海关协作,推行“离港确认”改革,压缩口岸作业时间60%;加强与宁波海关沟通,开展全国首个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目的地智慧监管试点。

向西,融入西部陆海大通道建设,与长沙海关加强协作,保障烟花爆竹安全稳定出口。

向南,强化与深圳海关协同,推行“铁海联运+联运中转”模式;与福州、厦门海关签订协议,服务赣闽国际陆海通道建设。

向北,密切与乌鲁木齐海关合作,推广“铁路快通”通关模式,缩短班列通关时间1天至2天。健全赣鄂湘三地海关协同机制,助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2023年,江西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增长12.7%,占全省外贸比重提升至69.1%,有进出口实绩的生产型企业3877家,新增365家;铁海联运开行列数增长41.4%,昌北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49.4%,九江港货邮吞吐量首次跃居全球港口40强,推进江铜、赣锋锂业等重点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为产业链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今年1月至2月,江西生产型企业出口380.7亿元,同比增长6.9%。

江西提出,今年将促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创建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工作机制,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定开行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完善航空客货运网络,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左右。

江西省省长叶建春表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央为江西量身定做的改革开放金字招牌,一定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让开放为江西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4-04-18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江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调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3135.html 1 <p> 双向开放惠通四方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