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

盘活土地促增值增收

本报记者 杨开新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吴舒睿

图为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菌菇大棚内生产场景。 (资料图片)

宁夏属于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冬季设施农业生产优势区,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柱产业。

走进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镇小兴敦村,一大片温室大棚在空旷的田野中格外显眼。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这里约300亩土地,建了163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随着农业信息咨询、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等业务不断增多,我们对经营性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说,由于之前租用的部分土地无法作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合作社发展一度受到用地制约。

前些年,平罗县与不少地方一样,农村的房地平均空置率很高,浪费了土地资源。2015年,平罗县获批全国第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20年获批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平罗县抢抓两轮宅基地制度改革机遇,探索农村产权自愿有偿退出、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为闲置土地赋能,实现了闲置土地有增值、农民集体有增收、产业发展有支撑。

在平罗县第一批宅基地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挂牌交易中,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与平罗县自然资源局、城关镇政府、小兴敦村村委会协商,通过交易入市拿到9.72亩土地。蒋洪波得以加紧扩大再生产,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库房和占地500平方米的农业服务中心。他说:“办完相关手续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使用权为50年,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大拓展。”

针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小、分布零散的现状,平罗县因地制宜,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机结合,允许符合规划条件的闲置宅基地退出调整后纳入入市交易范围。对村庄内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及主干道路两侧闲置房地进行清理腾退,腾退后的用地指标采取增减挂钩的方式调整到符合规划的产业集中区入市以解决企业用地难题,收益折股量化后农户可分享二次收益。

2022年5月,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引入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一次性土地增值收益131.22万元,企业入驻后菌菇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当地还争取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闽宁协作资金,依托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实施宝丰村菌菇种植示范产业园项目。“随着菌菇种植示范基地投产,2023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70多万元。”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

通伏乡金堂桥村是典型的稻作区,侧重于以租赁的形式租下农户闲置院落发展产业经济。金堂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虎说,“村里2队、4队、5队的巷子全长1.2公里,共有173户,但常住的只有17户,空心率达91%”。

金堂桥村以两种形式租赁了农户闲置院落,其中33座由村集体租赁,租期10年并一次性支付租金。村集体投资50万元,将闲置连栋房地的“下院子”打通,连片搭建6座拱棚,发展特色瓜果种植、采摘观光等休闲农业。还有42座由农户委托村集体出租给宁夏兴贵农业有限公司,用于经营农家乐、民宿等,户均增收6.3万元。

截至目前,平罗县已实施25个“空心村”庄点退出整治,累计退出农村闲置房地1125宗,复垦耕地1325亩,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1宗1103.18亩;改革带动村集体累计增收2.07亿元,村均143.54万元,全县85%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达10万元以上。

“宅基地制度改革一举多得,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可有效解决企业用地需求,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平罗县委副书记黄勤如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宅基地退出转让、数字化管理、盘活利用等工作,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拓宽发展路径,探索推行特色产业推动型、拓展服务供给型、盘活资产收益型、股份合作开发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为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2024-04-09 本报记者 杨开新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吴舒睿

宁夏平罗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2644.html 1 <p> 盘活土地促增值增收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