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北仑奋楫

本报调研组

图 宁波北仑梅山湾鸟瞰。顾红侠摄(中经视觉)

LNG运输船正在靠泊北仑中海油宁波“绿能港”LNG码头。 (宁波市北仑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宁波市中心东行50公里,有个北仑区。它向海而生、因港而兴,不仅是浙江乃至全国的开放高地、临港产业新城,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承载地。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

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潘银浩说,北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好港口这个“最大资源”、开放这个“最大优势”,在锻强产业新引擎、重塑城乡新样板、绘就共富新图景,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征程中争一流作示范!

科创聚力

制造业是北仑的名片,海天集团是北仑制造业的“传奇”。

这家最初只能做镰刀、锄头的农机小企业,从百元起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精耕细作,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精密注塑机,销量蝉联全球第一。

作为一种工业母机,注塑机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加工设备。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虽是注塑机产销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鲜有话语权,很多高端产品只能依赖进口。

“在一次次关键技术攻关中,海天改写了市场格局。”海天集团品牌部负责人赵艳说,就在前不久,海天8800吨超大型二板式注塑机正式交付海外客商,刷新了行业纪录,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无限可能。

成绩背后,是海天对于创新的坚守与执着。年逾八旬的海天集团创始人张静章说,海天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研发,不断迭代产品技术,从速度、精密度、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向“世界第一”冲刺,即便在最困难的年份也没停止过。

一个地区的制造实力,既体现在海天这样航母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也离不开众多活力四射、韧劲十足的中小企业。北仑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模具之乡”,有大小模具企业3000多家,全国压铸模具六成出自这里。在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北仑压铸模具产业集群榜上有名。

走进北仑灵峰工业社区臻至模具车间,工业机器人正对一套套超大型车身结构件模具进行精密机加工,五轴深孔钻机齐奏出火热的“生产序曲”。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为民企、中小微企业点赞,称它们“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当时正值铝合金取代钢铁研发的紧要关头,这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颠覆性产品,也是我职业生涯里最艰难的一次技术攻关。”臻至模具生产部经理罗礼斌说,近距离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倍受鼓舞,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上百次试验,构件40余个打孔任务圆满完成。

然而,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毕竟有限,从传统汽车零部件模具开发向世界最大压铸模具研制进军,臻至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针对当地高端创新资源先天不足的短板,北仑把目光投向了高校科研院所,大手笔引进建设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世界一流标准参与并推动甬江科创区建设。

目前,北仑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大院大所等,联合建成了六大区域创新平台。臻至的研发难题,正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的联手攻关中获得了破解——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压铸模具,令国外同行刮目相看。

有了科创赋能,臻至模具的一体化压铸模具一举从3年前80吨重跃升至现在200多吨重,产值也由此前1亿多元增长至3.5亿元,生动诠释了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近年来,北仑区域创新平台已与区内40多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合作,在集成芯片、高分子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北仑区科技局副局长邱志刚说。

由海天研究院牵头的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就是其中之一。赵艳告诉记者,“在液压传动、数控技术等产业链企业配合下,海天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在高端注塑机伺服控制系统等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通过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形成了链主企业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技术进步的创新机制。如今,一个海天集团已拓展出几十个“海”字号企业,成功拉动了14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今天的北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受到科创的分量。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地,北仑的产业结构一直“港”味十足——临港工业以及由港口衍生的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占比上遥遥领先,而传统农业比重不足0.4%。

这样的产业结构,让很多地方羡慕不已。但北仑清醒地认识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受行业周期冲击大,即便是轻资产的服务业,也面临贸易占比过高的问题,尤其是港口贸易对大宗商品价格高度敏感,对产业链下游稳定运行影响大。

“与其他地方相比,北仑更早地面临了发展要素的制约,更早地遭遇了产业动能退坡的问题。”北仑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程说。

产业结构太“重”,是北仑成长道路上的幸福烦恼。一方面,传统重化工业发展带来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且大都以来料加工为主,普遍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升级缓慢等挑战。

“方法只有一个:向新质生产力要动力!北仑不仅要工业立区,更要创新强区。”北仑区发改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继胜说,北仑紧抓自贸片区提升发展和甬江科创区建设两大机遇,抢占新赛道、拓展新空间,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促进科创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创新策源力提升。

高质量科创平台矩阵、“热带雨林”式企业生态,为北仑内涵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正是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北仑前行的步伐变得轻盈起来——

从重化工向新材料产业转变。北仑推动传统炼油产业“往上走”,按照C_2、C_4、C_6的新材料链条进行梳理开发,既熨平了产业周期波动,又拓展出全新的赛道。

从传统汽车制造向工业智造转变。北仑依托当地减速机、伺服机等领域的研发优势,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努力打造一个会跑的“人形机器人”产业。

从企业单打独斗到产业链“兵团作战”。北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能。

……

更多变化悄然而至。2023年,北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等指标均居浙江省市前列,在全国创新百强区排名中也冲入前50位,并连续3年获得浙江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北仑还成功突围“问鼎”,捧回代表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这是宁波市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向海而生

宁波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而北仑又是宁波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面朝大海的北仑,开放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穿行在港区,一座座智能化码头、一台台雄伟的桥吊,以及龙门吊下起起落落如彩色积木般的集装箱,勾勒出一幅生动壮观的现代化港口图景。

港口是北仑最显著的标识之一。时光倒拨到1979年1月10日,这一天,北仑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打下了第一根桩,由此拉开了北仑开发开放的序幕。

身处开放前沿,北仑高水平开放帆满风劲。近年来,北仑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优势,着力做好“通道”“服务”两篇文章,聚力构建区港联动、多式联运、港后协作、智慧港口等保障体系,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由此诞生,“超级码头”版图不断扩容。

对外,国际集装箱航线达250多条、“一带一路”航线增至130条,密布的航线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织点成网,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

对内,100多条海铁联运线路汇集于此,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份65个地级市,形成“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承千里浙赣线”三大物流通道,有效支撑了区域间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

“陆海持续双向发力,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北仑枢纽港地位更加稳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副局长朱建军说。

2023年,北仑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01.6亿元,占全国比重10.7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96亿美元,同比增长91.3%,总量居全省前列。北仑持续深化跨境贸易高水平试点的创新实践,获浙江省改革突破奖。

一次改革小突破,带来发展一大步。在宁波心怡供应商管理有限公司,“跨境商品组套销售模式”之变,让这家供应链企业越干越有劲。得益于宁波海关搭建的“跨境商品组套销售系统”,电商企业可以灵活将不同税号商品组合在一起,消费者选择更多元,商家经营更便利。目前,北仑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7年位居全国综保区单区第一。

春日的梅山岛,如同其名字一样充满诗情画意。随着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建成投用,整车进口、食品冷链、出口前置仓等特色贸易平台相继启用,北仑外贸如虎添翼。北仑还通过内增外拓,做大做强中间品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努力向更高能级开放型经济跃进。

2020年8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正式获批,46平方公里范围全部落户北仑,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3个扩展区域中区域最集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片区。北仑在铸就国际开放枢纽“桥头堡”的使命上逐梦前行。

2022年1月,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运行。园区深度整合了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等,与北仑区融合联动、一体运作,国家级开放平台与产业集聚区功能叠加优势加快释放。

在商务部“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5位,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跃升至第12位。“这是一项高含金量的全面‘体检’,也是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局长史海辉说。

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主阵地,北仑持续在新型国际贸易培育、跨境贸易便利化、国际供应链创新上积极探索、先行示范。2023年,从北仑形成的11项制度创新获评浙江省最佳案例,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全国自贸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向东是大海!”这是融入北仑人骨子里的豪迈。《甬商》杂志总编辑曹云说,甬商赓续300余年,是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商帮,他们敢于到大海里游泳,更善于在全球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萨尔蒂约市是墨西哥重要的汽车制造业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这里。2023年9月,宁波旭升集团在萨尔蒂约市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未来,这里将成为旭升最大海外制造基地。

在旭升之前,已有多家来自北仑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海”——继峰股份成功并购德国百年企业格拉默,拓普集团在波兰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吉利控股更是连续将沃尔沃、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收入囊中。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北仑企业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在全球范围里配置资源,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延展。“根茎”深扎本土,“藤蔓”遍及全球,“营养”双向环流,北仑较早尝到了“地瓜经济”甜头,也不断丰富着“地瓜经济”的时代内涵。

营商赢商

2023年5月8日举行的一场以“勇挑大梁·勇立潮头”为主题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至今仍让北仑的企业家们津津乐道。

这一天,吉利控股总裁安聪慧、申洲国际控股董事局主席马建荣、海天塑机集团董事长张剑鸣等8位北仑企业家代表以及百余家企业,获颁“勇挑大梁”“勇立潮头”等15个重磅奖项。

让企业家站上“C位”,以城市之名义向企业家致敬,如此高规格的表彰,在北仑历史上并不多见。尊商重企是当地的传统,北仑深谙此道,也深受其益。

2023年12月27日,极氪007纯电中型轿车一上市,就成为新能源汽车圈爆款产品——预售仅40天,累计订单突破5万辆。

“要知道,吉利汽车最初1个月能卖1000辆都是很不容易的。”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政府事务官李伟平感慨万千:只有见证了吉利汽车成长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好的发展环境有多重要!

吉利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是在宁波北仑突破的。如今,在极氪梅山工厂,每1分钟就有一辆整车下线,这里的柔性生产线可为消费者提供数万款定制选择。李伟平说,正是当地政府一任接一任的支持,吉利才有了在汽车赛道上一路疾驰的底气。

在北仑,有吉利汽车这样的“链主”企业,也有一大批围绕产业链前后左右的“小而精”企业,对于它们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沃土一般不可或缺。

要服务企业,就要了解企业所需。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把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环境优势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为破解大体量企业与小规模政府之间服务不匹配问题,北仑大胆尝试:对工业园区实行社区化管理。

对于工业社区这个新事物,当初很多人并不明白。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打了个比方:工业社区要做的就两件事——企业的“管家”和员工的“保姆”。

位于大碶街道的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远近闻名,2600亩土地上集聚了88家企业、2.5万名员工。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我们把汽配模具这样的工业园区,统筹规划到工业社区中,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史孟艳举例说,走访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安全员岗位是兼职的,但安全生产并没有大小企业之分。为此,工业社区引入共享安全员制度,通过规范培训上岗,有效提升了园区安全生产能级。

一边打造服务企业的“生产同心圆”,一边打造服务员工的“生活同心圆”,工业社区建设大大增强了企业和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如今,园区企业只要“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大部分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工业社区还延伸建立110个“微网格”,形成了“企业园区化、服务社区化、治理网格化”的创新治理模式。

“大凡路上行驶的汽车,多多少少都有我们的产品。”敏实集团是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对于北仑营商环境,集团全球研发中心总监吴送娣深有体会:我们“最多跑一次”的做法正是向当地政府学来的,“一件事只做一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效率是生命,也是竞争力”。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相辅相成又彼此促进。当前,北仑土地开发强度近40%,对于落地项目的亩均产出、税收贡献度等,均有明确要求。“门槛”虽高了,但企业仍愿意在这里投资,看中的还是营商环境。

事实上,营商环境一直是北仑发展的“金名片”。2022年2月,北仑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契机,设立了宁波市首个面向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专职部门,统筹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协调促进服务工作。

针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北仑在全市首创了《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指南》手册、重大项目推进“鱼骨图”和攻坚小组的“一册一图一组”模式,协调各环节各部门工作集成,推动项目建设走向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

在大榭岛七顶山,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这里是我国最大商业地下石油储备项目所在地。投产后,进口原油可实现快速存储、加工消化和周转,为我国油气资源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为项目量身定制的“鱼骨图”,“鱼骨”上标注着关键推进路线、节点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信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沈健说,相关部门对项目预先进行“模拟审批”,审批部门提前并联服务,力争项目“拿地即开工”。

企业满意度、群众满意度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第一标尺”。在浙江省营商环境数字化计算平台上,全省各地“无感监测”指数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北仑“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持续保持宁波市第一,20余项监测指标处于全省、全市领先水平。

融合提质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北仑正是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融合发展的一个样本。

不过,北仑近年来却明确提出“与港划清‘界限’”。为何要划出分界线?面对记者的疑惑,当地同志笑答:不妨去实地看看。

行驶在港区公路上,沿途都是高低起伏的集装箱堆场。北仑地形东西长、南北窄,贯穿北仑东部的穿山、大榭、梅山3个港区集装箱货运量已占到全港70%左右,交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当地交管部门做过统计:平均每天有2万多辆集装箱卡车穿行在港区与城区之间。尽管政府在畅通交通上做出了极大努力,但效果并不佳:拥堵、违停、尾气、噪声,让沿线居民意见颇大,集卡司机也多有抱怨:集装箱图的就是个快进快出,宁愿违章缴罚款也得多拉快跑。

“集卡围城”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港”与“城”在空间关系上的失衡,这既是国内外临港城市的共性问题,也是“港”与“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必然。

破题,首先从“港”与“城”的边界入手。北仑提出的“港城分界线”,正是对产城融合内涵深刻思考后的理性选择——城市化与产业化之间要有相对应的匹配度,“划清界限”就是要通过疏堵结合,实现港口集疏运能力的提升、区域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品质的跃升。

按照“谋划新建一批、清理腾退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北仑大刀阔斧改善配套设施,在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批集约化、数字化、立体化的集卡停车场和集装箱堆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综合局副局长刘严聪说,边界厘清了,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都市与国际强港的深度融合,这是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的必答题。

“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虽然有了“边界”,服务却变得更融通了。北仑打出一系列服务保障组合拳,切实为集卡司机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北仑还着力推进“智序港城”建设,持续做好集运全要素管理与服务。

产城融合,融出了新空间。目前,北仑区域内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十分有限。没有增量空间,就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通过走访发现,早期“港”与“区”普遍存在空间混杂、功能错配的现象,当初建设的一些工业和物流园区中有不少低效用地、闲置土地。

“一个园区经过30年左右开发,通常就到了一个生命周期。对此,我们不能用修修补补的方式来应对,更多要从空间治理入手,推动产业升级迭代。”北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屠斌斌说,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港口布局、产业布局、生活布局,促进港产城的协调发展。

一场“空间重整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北仑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以退为进,“腾”出发展空间,构建布局合理、精致紧凑、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立足于“港城分界线”,北仑确立了“港口和临港产业向东、现代服务和高端制造中聚、科技创新向西”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同时聚焦产业低效用地、城镇低效用地、散乱污用地等,巧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发展文章。

“零土地提容增效项目,解决了困扰我们15年的用地问题。”宁波海伯集团总裁贺少杰对此感触很深:受土地制约,企业在扩大产能上束手束脚,甚至动了搬离的念头。随着北仑空间整治有效推进,用地问题迎刃而解,企业发展重获支撑。

绿色共富

一面是临港重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区,一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既“富”又“绿”的北仑,正在打破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

在制造业发达地区、临港工业密集地区,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绿水青山”的北仑答案,就藏在“金山银山”里。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说,要发展,更要绿色发展,对于北仑来说,最优做法就是利用好区位资源优势,用经济发展成果反哺绿水青山。这是北仑的独特经验,也是值得类似工业区借鉴的发展模式。

2023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会上,北仑区作为浙江省唯一县市区代表,分享了来自中国的北仑经验。“北仑最关键的抓手便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受邀出席会议的王涛所分享的,正是北仑如何实现既“富”又“绿”的故事。

走进万华工业园,“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安静干净、树木葱茏的园区,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单套聚氨酯材料(MDI)产能。不再“谈化色变”,发展循环经济是万华工业园的解决之道。

万华工业园是全国首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之一。万华(宁波)公司工会主席吴亚娟说,聚氨酯材料是万华的主产品之一,生产规模从2005年16万吨将增至今年的180万吨,但单位产品能耗、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却分别下降70%、30%、20%。这其中,循环发展模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小微园区是北仑块状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载体,也是减污降碳的主战场。北仑的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治污难度更大。“抱团治污”成为北仑探索小微企业污染处置的主要做法之一。

过去,小微园区之间各自为战,企业分别治污,不仅治污效率低且费用昂贵。为此,北仑鼓励引导工艺相近、产污类似、位置相邻的小微企业共同治污,推动园区内企业废水、废气、固废集中处置,治污效率提升了,治污成本却下降了一半。

一手抓控制污染物排放,一手抓治理效能提升,一“进”一“出”让北仑生态环境有了持续改善,而循环发展推动资源能源的深度利用,让“富”“绿”同行的北仑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更可持续。

在宁波(北仑)生态文明教育馆,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环保码、智能治水、总量云、绿岛在线等8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工作人员说,企业环境管理情况、安全风险状况等被实时采集,在不干扰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北仑对相关企业进行赋码警告。

大屏上,一家企业被赋红码,其名称旁显示着问题详情、持续时间、当前处理进度以及责任科室等,整个流程一目了然。预防式执法体系根据不同码色,自动生成研判结果,真正让“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成为常态。

让公众参与到环保监督中来,是北仑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地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请市民走进园区工厂,让眼见为实转化为绿色发展信心。

碧海蓝天,白鹭成群。梅山湾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打卡。梅山湾综合整治工程自2016年实施以来,已修复砂质岸线2252米,建成32.4公顷人工沙滩,构建了21.5公顷海洋生态缓冲带,形成了20.8公顷湿地。

“现在酸碱值7.8,水温9.6,盐度24.7,水质指标非常好!”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山湾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六级职员陈真打开手机里“万人沙滩监测站”应用,向记者展示了实时水质指标。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可探知的鱼、虾、贝、藻以及鸟类等主流生物已增至80余种。

从无人问津的海塘,到游人如织的景点,梅山湾的蜕变只用了短短数年。生态改善带来了经济效益,梅山湾仅旅游年收入就超亿元,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和浙江省美丽海湾建设试点。

“我们不具备太多绿水青山的禀赋,但我们可以用发展好的金山银山来反哺绿水青山,这就是北仑的辨识度。”王涛说。

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皆为惠民之方。对经济强区北仑来说,努力做到“绿”与“富”并行还不够,毕竟“绿色共富”不只是一方土地的“独绿独富”,北仑要以久久之功擦亮生态底色。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仑正满怀信心,昂首阔步,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自贸试验区港口型城市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新路。

(调研组成员:郑 波 顾 阳 郁进东 李 景 吉蕾蕾 刘 莉)

2024-03-27 本报调研组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1969.html 1 <p> 北仑奋楫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