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税费红利精准直达

毛同辉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的直接有效办法,也是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有效助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这也再次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结构性”意味着有所侧重,将更多减税资金用在国家发展所需要突破的领域。这体现出我国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及适应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政策能真正惠及需要支持的企业和行业,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效果。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是基于这两大领域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可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为此,有关部门要在落实好去年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畅通“政策红利引导—研发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的链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比如,要坚持把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另一方面,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此外,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应当看到,现行的减税降费政策中,相当一部分和制造业密切相关。比如制造业占据研发主体地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户数、金额均占全部研发企业的一半以上。今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确保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快享,积极帮助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实体经济稳步前行、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对企业来说,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还要练好“内功”。现实中,一些企业存在经营管理滞后、多元经营冲淡主业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近年来成功转型的企业,大多走过一条经历阵痛、调整方向、创新求变的道路,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实践表明,持续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就能助力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网供稿)

2024-03-27 毛同辉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1949.html 1 <p> 确保税费红利精准直达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