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发展后劲在哪里
春节期间,除了电影市场“热辣滚烫”,微短剧行业也火出新高度。春节假期8天,仅抖音平台短剧就有8部播放量过亿。影视IP衍生短剧《超越吧!阿娟》、乡村文旅题材短剧《飞扬的青春》、民俗题材短剧《小年兽与捉妖师》等内容呈现出明显的主题向上化和制作精品化特点,赢得用户真金白银的支持。
观察春节微短剧市场能够发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短剧春节档吸引了以往未被电影、长剧集覆盖的人群观看。以抖音平台为例,其短剧用户以中青年、三线及以上城市人群为主,今年春节期间随着人员流动和“短剧春节档”概念出现,短剧用户更加多元。一些短剧热度更是蔓延到海外平台,反映了微短剧在内容上的不断创新迭代。
二是制作团队不再只是草台班,有了正规军。华策、开心麻花、柠萌影视等专业团队纷纷登场,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加盟出演,多部热门影视IP衍生短剧上线,央视频、央视网还计划推出《中国微短剧大会》和《中国微短剧盛典》,主流媒体、视听平台、头部影视公司等“正规军”发挥灯塔聚集效应,推动微短剧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
变化主要得益于主管部门有力倡导。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2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1月26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召开了2024年新春档网络微短剧宣传推介会,重点推介了16部将在春节期间上线的优质微短剧,推动春节追短剧成为新潮流、新年俗。
高热度短剧背后离不开平台大力扶持。短视频平台直面用户需求,利用高频与用户连接互动的优势,帮助制作公司更好孵化和运营IP。春节前夕,各大平台共同推进微短剧档期化运营,不仅效仿长剧提前公布片单造势,还在站内开辟专属话题页引流。从打造内容标杆到加大行业扶持,形成一套微短剧精品支持体系,打开短剧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就在去年,微短剧曾多次遭遇口碑危机。有人认为,短剧走红靠的是“爽点”和套路;还有人说,微短剧的成功主要是舍得花钱“投流”,这种“电子榨菜”,前期容易“上头”,后期动力不足。
微短剧的“后劲”究竟在哪里?春节档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面对电影、剧集等诸多优质内容的激烈竞争,微短剧稳住了大盘,几部爆款作品在热度和口碑上甚至不输大制作。事实证明,短剧发展有自身独特优势,内容“短平快”,表达接地气,填补受众碎片时间。在此基础上,春节档微短剧兼顾了社会价值、思想价值和情绪价值,必然引发大众共鸣,实现叫好又叫座。
微短剧的发展历程不禁让人联想到网络文学和网剧,二者在发展初期也曾被贴上“快文爽文”“低俗庸俗”的标签,如今依靠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从小众化到大众化,再到精品化的路子。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精品化已成行业共识。春节档的表现更是让行业形成共识:唯市场轻内容、唯娱乐轻艺术的创作注定不能长久,只有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才能持续前行,后劲十足。
短剧市场再次证明我国文化消费潜力巨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文娱内容成为当前恢复和扩大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拿微短剧来说,不仅剧集本身展现出强大的吸金力,广电总局还启动“跟着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希望用热剧效应催生更多消费热点。不过,内容是1,其他则是后面的0,只有把内容做精,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发挥溢出效应,全面激发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