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访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

□ 本报记者 胡文鹏 谢 瑶

请扫二维码

更多报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湖南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新的一年,湖南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记者:面对严峻复杂形势,2023年湖南经济工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有哪些亮点?

沈晓明:过去一年,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保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出“前低、中稳、后升”的发展态势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特点。主要抓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一是紧紧抓住“一个根本导向”。坚持和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导向,深入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加大对违规新增债务、虚假化债等突出问题的纠治力度,下大力扭转一些地方存在的唯GDP、数据造假、盲目举债等政绩观偏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5万亿元、增长4.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0.3亿元、增长8.3%;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非税占比34.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切实建强“两个引擎”。坚持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引擎,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岳阳100万吨乙烯项目获批开工;把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作为第二个引擎,长株潭一体化、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扎实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四大区域板块联动发展格局深入人心,以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建设“三个高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嘱托,梳理提出滚动实施“3+5+3”标志性工程,并健全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三个高地”建设抓手更具体、成效更可考。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新增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300亿元;积极争取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对非贸易额居中部省份第一。

四是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也就是守牢民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底线,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跑赢经济增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依法稳妥处置“盛大金禧”等非法集资案件,防御自然灾害取得因洪涝受灾人员零死亡的历史最好成绩。

工作中一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湖南围绕“三个高地”建设实施“3+5+3”标志性工程的主要考虑和工作打算是什么?

沈晓明:“3+5+3”标志性工程是我省推进“三个高地”建设的主抓手,是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其中第一个“3”,指的是以培育十个千亿级企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为标志性工程,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5”,指的是以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实施“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为标志性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第二个“3”,指的是以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发展、实施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为标志性工程,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我们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三个高地”建设。一是深入分析和把握每一项标志性工程的所处阶段、发展基础和短板弱项,加快筑牢长板、补齐短板、锻造新板,形成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二是建立健全精准反映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让工程推进措施更明晰、结果更好衡量。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建立标志性工程重大项目库,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推动各类要素向标志性工程聚集,形成一批实体化成果。四是在保持标志性工程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统筹质量和效率,对推进理想的标志性工程及时“毕业”,对推进不理想的果断“肄业”。

记者:湖南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024年将如何发力?

沈晓明:在广泛深入调研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四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数字、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四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四大未来产业。具体将从4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积极挖掘产业新增长点。坚持一手优存量,持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点;一手扩增量,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磁悬浮等产业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精准筛选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细分产业,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抓实领导干部联系产业链制度,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一批新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主体梯次培育计划,每年按照十亿、百亿、千亿三个等级,摸排出一批潜力企业清单,强化平台、项目、金融、要素保障,推动企业梯次上台阶。加强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大力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三是以更大力度推动招商引资。用好境内外商协会资源,发挥省政府驻外机构、有关专班及全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能动作用,运用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外资项目的招引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持续推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相关方入驻集聚。强化精准招商思维,引导各市州和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绘制招商图谱,推动招商工作从“地毯式”向“菜单式”转变,防止盲目跟风和恶性竞争。

四是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自主安全计算机及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我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对接平台建设,鼓励支持财政主导的政府基金更多投早期,进而更好吸引和撬动社会投资,强化校地企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解决好本地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湖南在今年工作中怎么部署抓落实?

沈晓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去年12月28日,湖南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抓落实。一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以科学理论指导抓落实;二是下大力扭转发展上的各类偏差,着力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树牢正确政绩观抓落实;三是牢牢把握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抓落实;四是鼓励基层大胆探索,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把“万能钥匙”,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抓落实;五是持续深化“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构建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问题解决机制,用好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抓落实;六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厚植为民情怀抓落实;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分析研判,树牢底线思维抓落实;八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优化政治生态抓落实;九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能力素质抓落实;十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担当作为和容错纠错具体措施,健全以实干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凝聚强大合力抓落实。

2024-03-15 □ 本报记者 胡文鹏 谢 瑶

——访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1259.html 1 <p>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