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杨开新 杨啸林

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不同地区的基础条件各有差别,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也就有着各自的目标、重点和路径。因地制宜是各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道。”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曹阿民认为,如果盲目扎堆,搞所谓的“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不仅难以发展出新质生产力,反而可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各地应尊重客观规律、开阔发展视野,从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现实因素出发,对重点发展哪些产业进行科学研判,从而找准发展方向和突破口。既能充分挖掘现实生产力的潜力,也能发展出适合当地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郁华表示,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重发挥“四种效应”。一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效应。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生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作用,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以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路径;二是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好特色产业“加法”、低端产业“减法”、高端产业“乘法”、落后产能“除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是发挥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比如宁夏将有效发挥“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作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真正把“交换中心”“算力中心”变成“投资中心”“效益中心”;四是注重发挥绿色转型的示范效应。绿色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要推动传统产业在绿色改造中脱“旧”向“新”、重点产业在巩固提升中再造优势,夯实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

2024-03-07 本报记者 杨开新 杨啸林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0696.html 1 <p> 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方向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