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片珊瑚礁
“台风一来,会对珊瑚成长造成影响,是我们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候。台风一走,我们就要紧锣密鼓地种植珊瑚,秋冬季是呵护它们成长的好季节。”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经理王丰国说,他每个月有20天左右下海巡检珊瑚苗圃,一干就是18个年头。
1月26日上午,王丰国来到潜水中心,换上潜水服游向海底,检查珊瑚生长情况。如果珊瑚枝上有海螺、海星或海洋垃圾,他会逐一清理、驱离。
蜈支洲岛坐落在三亚市海棠湾内,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更难得的是,这里有被称为“海底热带雨林”的珊瑚礁。
过去,乱捕乱捞现象普遍,附近海域海底的渔业资源和珊瑚礁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景区成立海洋部,专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是对水上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和监测,二是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鱼类、保护修复珊瑚、清理海洋垃圾等。“这些年,蜈支洲岛在生态保护方面投入8000多万元。去年还建成海洋牧场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周边海域珊瑚的实时可视化监测。”王丰国说。
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智能化展示馆,工作人员符慕梅正在观测海洋生态情况。电子显示屏上,盐度、浊度、溶解氧等水文气象信息一目了然,人工鱼礁、珊瑚礁等跃然屏上,成群鱼儿在珊瑚中嬉戏穿梭。
在蜈支洲岛,人工种植珊瑚已坚持多年。台风季节,海水剧烈流动经常冲断珊瑚,珊瑚断枝漂到岸上便会石化,落到水下岩石上则能继续生长,如果落在海底沙地上,则要尽快捡起来放进海底苗圃,让其自然生长。王丰国说:“一年可截取4万多株珊瑚断枝,蜈支洲岛已繁殖修复了第三代珊瑚苗圃。”
为唤起公众保护意识,蜈支洲岛旅游区定期组织游客参与珊瑚礁保护工作。潜水教练符永冲是一名资深环保志愿者,他告诉记者,“珊瑚一般要三五年才能长成,因此每次潜水前都要叮嘱游客不去触碰。平时还会组织潜水游客种植,让更多珊瑚在海底生长。”
“我们的海洋牧场是生态修复型牧场,目的是修复蜈支洲岛附近海域的生态资源。经对比发现,这几年海底的珊瑚数量增加了17%左右,真正实现了插下‘一棵苗’,长成一片‘珊瑚林’。”在蜈支洲岛附近海域,王丰国和同事们辛勤呵护的“珊瑚苗”正孕育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海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