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一段时间以来,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备受关注。跨境投融资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纽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助力,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题中之义。
我国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落实一系列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措施,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疏通资本跨境流动堵点,深耕“一带一路”倡议、创新跨境投融资方式,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始于2019年1月。截至2023年9月,全国已累计办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超427万笔,金额超1.9万亿美元;跨境平台助力近10万家涉外企业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超2900亿美元、付汇金额超1.2万亿美元;助力跨境电商“出海”累计办理跨境资金收付61亿笔,服务小微商户近110万家。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跨境投融资具有双边资本市场多样性、跨境资本流动不确定性等特点。在融资端呈现出流程复杂、风险较大、抵押率低的问题,投资端则面临投资主体意愿不强、投资布局较为单一等挑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调动跨境资金灵活度较低;二是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资本流动风险增加;三是企业的投融资结构单一、风险偏好趋同,中小企业跨境投融资仍然存在“融资难、便利化不足”的问题。
在“引进来”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建投融资平台。
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构建良好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动态优化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丰富跨境投融资产品,引入跨境衍生品等工具做好风险对冲;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着力布局简化跨境支付、结算和清算等跨境资金流转环节;充分运用金融监管技术,针对重点机构、产品和渠道,建立“管得住、管得好”的跨境监管体系。
在“走出去”方面,提升数字化、科技赋能,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助力涉外经营主体降本增效。推动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涵盖投资、贸易、贷款、担保、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在内的多元化投融资生态体系;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强化跨境数据监管,建立跨境数据共享和信息安全机制,加强国际跨境数据监管合作。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跨境贸易政策供给,支持新业态结算业务,优化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让更多“信用好、规模小、笔数多”的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创新债务性融资方式,支持境外贷款、海外并购、衍生交易等多元化投融资产品;针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跨境投融资准入门槛;推动合作性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跨境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