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口味变了吗

张 保

中国游客正在成为各国想念的对象。

彭博社近日刊文称,自2023年初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以来,中国游客似乎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的目的地旅游,而非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这些传统的热门地。

是中国游客的“口味”变了吗?

多个OTA(在线旅行社)平台的数据显示,自1月25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以来,新加坡机票搜索量大幅增长。2024年春节假期,中国游客前往新加坡的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4倍。

如果再联系之前的新闻,中国和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马来西亚已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新马泰”这一东南亚黄金旅游线路将对中国游客全面免签,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

近段时间,中国与多国实施签证互惠政策,畅通往来渠道,为商贸旅游、文化交往提供了便利。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国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2024年开年以来,又有一系列签证便利化政策密集落地。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游客也将再一次为全球旅游业、航空业、酒店业、餐饮业以及所有相关行业的复苏注入活力。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游客规模的回升与消费偏好的调整将同步发生。尤其是随着中国的开放、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从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逐步成长为有经验、有选择、有态度的成熟旅行者。这也意味着,仅仅依靠优美风景、异国风情就可以“坐等客来”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吸引见多识广的中国游客“定向奔赴”,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就说最近接下“泼天富贵”的哈尔滨,吸引游客的难道仅仅是卖力的宣传、独特的景色和非吃不可的美食吗?

恐怕并不是。游客们更看重的是真诚。从人造月亮到冻梨摆盘,都是哈尔滨积极从供给侧入手,把服务落到实处、细处的生动体现;从遍布街头的爱心出租车到相关部门紧盯游客评论、快速反应,彰显出的是当地人浓浓的主人翁意识。在互联网的发酵下,游客、旅游业从业者、主管部门与当地居民之间多层次的亲密互动,逐步演变成了一场线上社交热潮,进而吸引了更多流量和游客,形成“滚雪球”效应。

换句话说,不是中国游客的“口味”变了,而是旅游业的发展逻辑变了,而作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消费群体,中国游客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了。

所有值得的奔赴都是双向的。只要诚心待客,何愁中国游客不来呢?

2024-02-04 张 保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9105.html 1 <p> 中国游客口味变了吗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