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套路堵住短剧出路
近两年,单集时长仅几十秒到几分钟的微短剧在各大视频平台火了起来。然而,“解锁一集只需0.9元”“9.9元解锁本剧全集”等低价噱头泛滥只为引流,实则强制开通会员才能观看;“默认下一集自动开通续费”的选项很隐蔽,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容易在不熟悉操作的情况下花费上百元。日前,中消协点名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乱象,指出一些视频平台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剧集才能观看全部内容,导致许多使用手机不娴熟的中老年人遭遇侵权。
凭借剧情紧凑、情绪带动性强等特点,微短剧让不少人沉浸其中,甚至为了追剧疯狂“氪金”。《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超10亿人的短视频用户中,50.4%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和泡面番。另有数据显示,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从2023年6月的4000万元增长至年底的6000万元;全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多部剧爆火让更多人感受到,微短剧已成为网络视频的新风口。
更应该看到的是,微短剧“野蛮生长”背后存在当前网络视频创作和监管的短板。一方面,为了快速获取流量和变现,什么剧情流行就拍什么,制作粗糙、剧情狗血、画风低俗的微短剧不在少数,行业内盗版侵权现象频发,以量见长的微短剧在内容生产质量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度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屡禁不止,不少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后想要退费,却面临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金额聊胜于无的尴尬局面,有的商家甚至“换个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逃避责任,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一些微短剧小程序和APP用看似低廉的价格吸引观众,实则暗藏诱导、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由于微短剧涉及的经营主体较为复杂、权责划分不清,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给行业监管带来新挑战。
推动微短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监管不能滞后。针对网络微短剧内容良莠不齐、收费乱象频出的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以净化行业生态。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随着监管力度再加码,依靠低俗和负面出圈的微短剧有望在从严监管中逐步走向良性、规范发展。
微短剧要做到真正的“小而美”,每一个相关从业者都不能缺位。投资方、出品方想要抓住风口实现快速盈利,绝不能靠套路消费者赚钱。随着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视从业者、平台方也应从杜绝虚假宣传、明确使用规则、畅通退费渠道等方面入手,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注重保障消费者权益,以责任意识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只有珍惜自身发展土壤,回归内容为王,才能见证越来越多精品短剧用实实在在的价格赢得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