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是游客的远方家人”

□ 本报记者 赵 梅

见到33岁的赵闹金曼和27岁的赵沙金曼姐妹俩时,她们刚刚完成民宿管家普惠班的培训。

“我们不仅学习了民宿的起源与发展、民宿管家职业特征、食品安全、房屋清洁服务流程等基础课程,还了解了手机摄影、社群运营、活动策划课程等数字素养课程。此外,还接受了一些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赵闹金曼告诉记者。

赵闹金曼和赵沙金曼姐妹俩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经营两家店,一家是具有藏族风格的农家乐、一家是干净整洁的民宿。

“每到旅游旺季时,我早上6点钟起床,开始巡查民宿、安排厨房准备早餐;线上与即将入住的客人进行沟通、办理退房、收拾房间、迎接客人……”赵闹金曼说,她每天都会把客人的“大事小情”梳理一遍,生怕有遗漏。日常工作之余,还要整理、分析民宿运营数据,控制运维成本。

“您昨晚休息得好吗?”“早餐还合口吗?”“还有什么需要的吗?”“一会儿想去哪儿转转?”在日常工作中,赵闹金曼不会错过每个和客人互动的好时机,交流间她会认真记录下客人不经意吐露出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他们。而游客的点赞,则是赵闹金曼一天快乐的源泉。

在做民宿之前,赵闹金曼曾做过舞蹈演员、开过装修公司。随着当地大力发展文旅市场,她和家人也开始关注乡村旅游。2010年初,赵闹金曼的父亲承租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庙沟村的一处农房,购买了桌椅板凳,布置了客房,开办起了“诚信农家乐”。

“当时,为了经营农家乐,我们全家齐上阵,边学习边经营,有烹饪经验的妈妈是主厨,爸爸负责烧火、打扫卫生等后勤工作,我则负责接待客人、点菜、洗碗和铺床。”赵闹金曼说,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诚信农家乐”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民宿的‘灵魂’在于服务的‘温度’,给予客人温馨的体验就是好的民宿管家。”赵闹金曼十分看重服务细节。

短暂交谈中,赵闹金曼时刻盯着手机微信,生怕错过客人发来的信息。手机也不时响起,都是来预订周末客房的。正说着,又来了两拨客人。赵闹金曼此时从前台变成了导游,除了带领客人参观房间,还要向客人推荐民宿附近的观光场所等。

在赵闹金曼的理解里,民宿管家不仅要把民宿管理得更加规范,还要做好游客的管家,从游客咨询预订到入住,再到离店的点点滴滴都要操心,把各项服务做到位。

在游客打电话咨询时,赵闹金曼会提醒他们当地的天气情况,告知是否需要多带衣服;若是遇到带孩子的客人,则会提前沟通加床事宜等。

“我是游客的远方家人,要让客人有家的感觉。”赵闹金曼说,对于民宿管家来说,让客人感到亲切、轻松是最重要的,还要储备好周边景点和民俗等知识,给游客提供旅行参考。

在赵闹金曼的努力下,他们的民宿成为冶力关有名的民宿之一。赵闹金曼也当选了临潭县农家乐协会会长。如今,姐妹俩的第3家民宿正在筹备开业,妹妹赵沙金曼也加入民宿管家的队伍。

“我想像姐姐一样,大方地为游客介绍冶力关的景点和我们的民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管理好民宿。”赵沙金曼说。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出游选择民宿,不少人在求职时也开始选择民宿行业。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18项新职业,“民宿管家”被正式纳入其中。根据新职业信息,民宿管家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

一提起民宿管家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件事,赵闹金曼就忍不住嘴角上扬:“民宿管家被列入新职业,对民宿产业发展是一大利好。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可以更有获得感、认同感,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职业规划。”

“乡村文旅带来的发展空间,将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民宿管家的队伍会不断扩大。”在赵闹金曼看来,民宿管家是一份累并快乐着的工作,随着乡村旅游的兴旺、民宿行业的发展,这份职业很有前景,值得用心做下去。

一名民宿管家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不仅仅来自于和客人交朋友,还有对附近乡村带来的改变。“希望别人提起我的民宿时,能竖起大拇指,我也愿意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民宿。”赵闹金曼说。

2024-01-28 □ 本报记者 赵 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8737.html 1 <p> “我是游客的远方家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