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碳参与美丽中国建设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企业交易更加积极,减碳意识有所增强。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也是“碳大户”,确定科学的碳排放管理目标,事关“双碳”目标的达成,也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有不少大企业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对标国际标准确定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进行披露。2023年,我国有3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减碳措施及效果,占比超过上市公司的六成,这个比例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披露工作质量不高、流于表面等现象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缺乏碳核算和碳管理的能力,是不少企业的常见问题。
提高减碳能力,要有符合实际的目标。在减碳方面,尽管有现成的国际标准可以遵循,但企业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味拒绝,要立足行业特点、产业链位置、资金池应对风险的能力等自身情况确定目标。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支持行业、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体系。企业只有做好碳核查,摸清碳底数,制定科学的碳目标,减碳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取得成效。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和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减碳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拿出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减碳方法论”。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视作重要战略和方向,积极树立企业减碳文化,将减碳目标与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等环节相结合,形成奖惩得当、相得益彰的减排体系,并统筹做好事前规划、事中落实、事后监督,建立健全减碳目标的监测、评估和报告机制,强化效果导向、问题导向,对落地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动态调整,保障减碳目标顺利实现。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要有长期思维,要通过不断发展实现科学减碳,在科学减碳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期待更多企业迈向绿色化、低碳化的轨道,共同奏响美丽中国的强劲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