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印度“制造雄心”力有不逮

孙昌岳

截至2023年12月底,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31个月超过50的荣枯线,展现其制造业一直在扩张,处于景气区间。不过,在连续扩张的背后也存有不少隐忧,印度“制造雄心”力有不逮。

从产业结构看,印度经济存在服务业“超前”、制造业“落后”的现象。不同于传统升级路径,印度经济直接跳过了工业化阶段,从农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以服务业优先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截至目前,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50%,制造业占比仅为15%左右。这种“倒挂式”的经济结构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劣势也十分明显。从印度国内来看,服务业虽然表现出对工业的替代式发展,却没能替代工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如近年来印度GDP高速增长,但与之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却增长缓慢。而制造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方,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如果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劣势,不仅会阻碍服务业升级,还会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

为扭转经济结构劣势,印度在2014年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目标,要在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到25%,为此还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路线图,从“印度制造1.0”计划,到“印度制造2.0”计划,再到“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印度立下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然而,10年来,印度制造业占比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不断下滑,从2015年的16.3%降到2021年的14.3%,离25%的目标越来越远。

为何“印度制造”表现不及预期?究其原因,既有内部阻碍,也有外部影响。就印度经济而言,其倚仗的“人口红利”没有发挥应有效力。一方面,民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难以匹配中高端制造业需求;另一方面,“倒挂式”的经济结构使其无法提供足够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导致大量劳动力“扎堆”农业。

制造业生态系统的缺失,让印度难以施展拳脚。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供应链不完整,缺乏灵活的中小企业生态系统。以电子产业为例,尽管印度现在对手机整机的进口需求已大幅减少,但在当地缺乏元件、模具等生产配套能力,手机制造商仍需要大量进口相关配件。

印度营商环境也饱受诟病。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因素,让外企不敢轻易投资。更糟糕的是,印度常以莫须有罪名打压外国企业,谷歌、亚马逊、诺基亚、三星等均曾遭遇“天价罚单”。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截至2022年7月份,在印度注册的5079家跨国公司,已有1777家选择“跑路”。据印度储备银行统计,2022至2023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6.3%,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有预测认为,2023至2024财年印度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大环境也给印度制造业发展前景带来影响。总体来看,印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计划过于依赖出口增长,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抑制海外需求的情况下,想要有所作为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美联储持续加息叠加印度国内通胀高企,迫使印度央行不得不提高基准利率,抬高了企业借贷成本。此外,印度还面临来自越南、孟加拉国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外部压力不断上升。

目前来看,“印度制造”2025目标想要实现,恐怕真是不太容易。

2024-01-26 孙昌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8610.html 1 <p> 印度“制造雄心”力有不逮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