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消费趋势优化“菜篮子”产能

“菜篮子”事关基础民生和物价稳定,关系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链。如何让鲜活农产品生产更适销对路?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重视需求侧的变化,更好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

元旦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颇受社会关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3%,农林牧渔四大类产品价格分别下降0.8%、2.7%、8.3%和0.6%。为引导节日市场均衡供应,保障菜农果农收益,由农业农村部指导的部分果蔬主产区产销对接活动日前在北京举办。

从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菜篮子”产品生产遇到了阶段性价格下行的共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稳定增长而消费增长有限。以畜产品为例,全国肉蛋奶产量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生猪出栏保持增长,猪肉产量增长4.6%。牛羊生产稳定发展,牛肉、牛奶、羊肉产量分别增长4.8%、6.7%、1.3%。家禽生产加快发展,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4.9%、3.1%。在消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畜产品价格降幅相对较大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人口众多,“菜篮子”事关基础民生和物价稳定,关系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链。提升“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能力,既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考量,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价格涨涨跌跌是市场规律,短期波动自然要妥善应对,长期健康发展更不能忽视。顺应消费优化产能,成为业内期待。

优化产能的前提是稳定基础产能。“菜篮子”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具有独特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如果没有基础产能的稳定,一有风吹草动,价格就会剧烈波动。很多情况下,产能减少1%,价格波动远不止1%。2010年到2014年,不少地方牛羊养殖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了3倍和4倍。农业生产的天职是保供,没有产量作后盾,不仅老百姓不够吃,质量效益也无从谈起。

事实上,“两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应有充分保障。2023年农业生产向好,为供应打下基础。2024年以来,生产形势更趋稳健。以蔬菜为例,此前一些地方出现滞销卖难、价格走低,反映出供需还有错位。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7803万亩,同比增加86万亩,预计1月份大部分蔬菜主产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供应有充分保障。当然,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能满足于此。今后,如何让鲜活农产品生产更适销对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持续推进。对鲜活农产品来说,产量是保供稳价的底气,但也不是越多越好。现实中,农产品产销有时还存在脱节,一边是不少消费者“买得贵”,一边是一些农产品没有充分打开销路。要顺应消费者期待,推动转型升级,按照市场的信号灯调优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合理安排上市档期,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需求侧的变化应引起更多重视。近年来,同类农产品的地区和季节价差客观存在,这就是需求侧因素在发挥作用。市场变化很微妙,受生产、消费、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且越来越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涨跌急转的情况,价格走向越发难测。要将互联网这个现代生活的“最大变量”变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大增量”,使经营主体的决策更科学,不至于在市场短期波动后惊慌失措或盲目乐观。

更好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单个农户很难独自应对上述变化,需要产业各方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各地要创新集成农产品营销促销政策,打造产销共同体,实现区域联动、精准对接。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完善产销信息发布制度和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支持搭建市场化产销对接平台,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2024-01-23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8437.html 1 <p> 顺应消费趋势优化“菜篮子”产能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