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揭榜挂帅治理盐碱地

崔 浩

日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会议在山东召开。本次揭榜挂帅聚焦当前盐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急需的关键技术,旨在调动国内外优势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协同参与,以解决盐碱地综合利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作为可以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通过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利用,可以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

盐碱地治理技术是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基础。要打破相关技术瓶颈,构建科学成熟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首先,因地制宜做好技术与土地的适配。不同地区盐碱地形成原因不同,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要根据水资源等方面条件对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宜农则农、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分区分类开展盐碱地耕地治理改良和技术的积累。

其次,提升技术融合水平。综合治理盐碱地不单是解决“种子”或“土地”的问题,而是“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实现盐碱地治理效益最大化。今年以来,山东省在选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节水、控盐、减肥、降药、保育、增效”的盐碱地绿色治理技术标准模式,将土壤盐分稳定控制在3‰以下,实现节约淡水38%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2%以上,地力提升1个至2个等级,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再次,做好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着力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孵化和转化。围绕耐盐碱品种的独特特性,建构独具创意的产业链,以取得规模效益。同时,对于那些已经成功研发或具备潜力的农业高技术产品,要尽快加速其迈向产业化。这不仅是技术的转化,更是为了让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田间地头。必须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让科技创新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推动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最后,对盐碱地的持续投入也必不可少。盐碱地改造后,要经过长期的投入、可持续的调控和管理才能形成稳定生产力。在新形势下开发利用盐碱地,要探索新型治理模式。一方面,要健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激励机制,确保长期稳定利用,探索建立“谁投资、谁收益”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另一方面,建立“谁使用、谁管护”的长效利益管护机制,确保盐碱地开发后能够长期稳定利用。

2023-12-22 崔 浩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6556.html 1 <p> 揭榜挂帅治理盐碱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