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经贸往来方兴未艾
近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拉加经委会”)发布《202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展望》。报告显示,中拉经贸关系长期保持活力并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拉美经贸发展困境,拉美地区期待与中国间的经贸往来继续提质升级,助推拉美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和出口多元化,加速步入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轨道。
贸易增长放缓
报告指出,受全球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影响,2023年拉美地区贸易发展正经受复杂形势考验,此前呈现出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倒退。
在货物贸易方面,2023年1月份至8月份,拉美地区进出口总值均出现下跌。在进口方面,由于拉美地区经济复苏放缓以及由此导致的进口需求下降,进口价格和数量分别下降2.5%和4.5%。同时,电脑、汽车和装备零部件等许多拉美国家主要进口商品的全球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压低了这一地区进口需求,预计2023年该地区商品进口额将下降6%。
在货物出口方面,虽然1月份至8月份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下跌导致出口总值下降2.4%。在此期间,该地区出口的石油、天然气、铜、小麦、玉米等关键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5%,其中能源价格下跌约25%,扭转了因俄乌冲突爆发而在2022年同期出现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最新数据显示,拉美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出口收入均出现同比下降趋势。
相较于货物贸易疲软,报告指出,今年拉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实现增加。其中出口额预计增长12%,主要得益于旅游业和包括金融、信息技术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此类产品出口额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17%。不过,拉美地区的旅游和运输进出口增长曲线已从2021年第四季度达到的高点开始回落,目前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反映出国际旅游业复苏乏力、海运运费下降以及2023年区域货物贸易疲软等趋势,预计与2022年相比拉美服务贸易增速将出现较大程度放缓。
总体来看,该地区贸易逆差相比2022年将实现小幅收窄。货物进口降幅将大于出口降幅,拉美地区货物贸易在2022年出现280亿美元逆差后,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370亿美元顺差;服务贸易出口增幅将大于进口增幅,服务贸易逆差预计将从2022年的1740亿美元降至1560亿美元。
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
报告对中国市场继续带动拉美经贸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持积极预期,并预计中国将成为该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对中国的出口价值预计增长4.7%,将可以帮助拉美地区收缩今年前8个月的贸易降幅。
此种信心源于多年来中拉逐渐走深走实、密不可分的经贸联系。报告指出,从2000年到2022年,双边贸易额已增长近35倍,中拉产品结构天然互补性使双方贸易保持着长久活力;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将进一步增加对优质食品的需求,拉美凭借丰富自然资源,具备向中国供应营养、安全和优质食品所必需的比较优势。
“除了中拉贸易具有较强互补性,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也为经贸保持活力注入持久动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王萍表示,近年来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依托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部长级会议机制,以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投资与合作高级别论坛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双方不断加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协会交流,推动企业深化务实合作,开拓出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多个新贸易合作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拉美进出口增长5.1%,高于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其中,中国自拉美进口已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到8.5%。
报告还提到,在火热贸易推动下,拉美地区再次掀起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热潮。2023年以来,中国已与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正式签署自贸协定,7月份启动与洪都拉斯自贸协定谈判。乌拉圭此前已与中国完成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近日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总统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表示,此行目的之一便是“能把这一接力棒交到更接近目标的地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举措,拓展拉美国家对华出口渠道,其中签署自贸协定正是主要途径之一。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秉持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真正提高了拉美国家对华出口数量,更拓宽了对华出口的商品种类和质量,已赢得拉美国家的广泛认可,也向国际社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的积极信号。
探索“授之以渔”合作模式
针对当前贸易发展放缓趋势,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该地区尤其是南美洲经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增加出口产品多样性,减少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为此,地区国家应当采取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并逐步弥补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
但目前拉美地区的转型发展面临着较大资金缺口。报告显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面临财政紧缩,过去十年经济增长缓慢,2014年至2022年平均每年增长0.7%,导致公共投资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存量不足以推动增长和促进生产性发展。目前,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占GDP的2%,而多项研究认为,该地区每年需要将GDP的5%至8%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报告指出,中国正为拉美地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拉美之间不仅保持着贸易活力,在拉美地区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投资领域也由较单一的能矿开采转向促进多元化生产合作,尤其是向清洁能源、信息通信、先进制造、互联网、生物医疗等多领域延伸,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将为增加拉美地区对外出口附加值、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中国追求的是与拉美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而不是将其作为工业品的倾销市场。”孙岩峰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通过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为拉美国家提供融资贷款,尤其是鼓励对拉美工业化项目提供各类融资,从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现代铁路改造项目,到比亚迪、长城等公司选择在巴西投资建厂等,中国各类型投资正迅速推动拉美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为拉美未来的发展“授之以渔”。
王萍表示,中国企业在拉美开展各类建设项目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合作模式的探索创新。此前中企更多是通过工程总承包模式,全权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与拉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较少。而当前公私合作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通过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和运营,让拉美企业从中学习掌握到更多技术环节和管理经验,进一步赋能拉美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