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成链集群

——甘肃省兰州新区掠影

本报记者 陈发明 李景录摄影报道

①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智慧管理中心,员工在实时监测各企业生产运行。近5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打造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的配套完善、监管智能、环保集约、循环可持续的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

②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毛精纺生产线,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兰石集团是兰州新区首批“出城入园”的先进装备制造代表性企业,今年前11个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

④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电机制造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市场。

⑤甘肃海亮新材项目智能生产车间,机器人在运输产品。今年该公司增资33亿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基地。

⑥百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做实验。今年投产的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填料项目是当地获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后的首项成果。

⑦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研离子治疗装置,拥有国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

⑧兰州中川铁路口岸,员工在装卸作业。兰州新区承担着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使命,该铁路口岸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将有力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甘肃省兰州市区以北,曾经荒凉的秦王川盆地上,一片新兴的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这里是兰州新区。2012年8月20日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7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倍,进出口总额增长280倍……从蹒跚起步到成链集群,兰州新区的产业画卷日新月异。特别是2017年以来,兰州新区经济增速在国家级新区方阵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向产业项目要潜力。近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构建起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向创新开放要动力。通过整合优化科创资源,兰州新区创新平台数量实现从0个到183个的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百余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同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向集成改革要活力。聚焦“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兰州新区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随着助企惠企系列政策的实施,企业项目前期费用、生产经营成本大幅降低,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近4万户,营商环境建设第三方测评居甘肃省第一。

2023-12-16 本报记者 陈发明 李景录摄影报道

——甘肃省兰州新区掠影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6180.html 1 <p> 成链集群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