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
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璀璨光华
10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落实文化“两创”方针,聚焦“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目标,立足文化沃土,厚植发展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深层次谋划推进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路布局。
示范点亮文明地 “两创”处处生异彩
位于济宁曲阜市的鲁源新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研学和游玩的游客。在观看儒家文化方队表演过程中,大家对儒家文化中的礼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非遗传承人带领村民创作的泥塑等文创产品,卖相好、寓意新,广受外地游客欢迎。鲁源新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非遗技艺,打造“儒源乡集”文化街区,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古琴、线编、弓箭等传统技艺,感受孔子故里的风土人情。
2023年,鲁源新村被纳入济宁文化“两创”示范点,打造了儒学美德示范街,成为游客和村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鲁源书房”里有文化书店、孔府印阁、孔子邮局、汉字空间,汉风艺术馆里可以体验“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的弦丝画线编技艺,孔府小吃可以品尝传承千百年的孔府美食,非遗制作技艺徐弓坊里可以体验投壶、射箭,文化礼堂展示传统中式婚礼,礼乐雅集和手造集市里可以祈福、观展。
国庆假期,鲁源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游客不仅可以住民宿,还可以感受孔子故里的风土人情。2019年,鲁源新村经统一规划,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的别墅村,2800余人搬进了788套新房,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像鲁源新村这样面貌一新的传统村,济宁还有很多。济宁聚焦文化“两创”,编制《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3年行动计划,建成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一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牵动性文化项目。制定《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3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指南(试行)》,按照“1年试点先行、2年逐步推开、3年提质扩面”的工作思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100个。创新沉浸式、互动式、活态传承模式,连片打造尼山片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秉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村一亮点”原则,对曲阜市夫子洞村、鲁源新村和泗水县东仲都村、北东野村等村庄进行整体提升。打造儒风体验区、文化旅游区、特色美食区、耕读休闲区,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展示、手造展示、“六艺”体验、中医药现场体验等活动。
济宁加快文化资源转化利用,高品质、高标准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华手造·山东手造·济宁手造”展示展销活动、“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济南)中心、泗水龙湾湖手造街区及线上展厅。连续举办7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参展深圳文博会、山东文博会(文化旅游博览会),主办“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努力打造国际范、中国风的文旅全产业链条。先后承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等高层次重大文化旅游活动。2023年,济宁在全市范围内再布局打造文化“两创”示范点200个。
300个文化“两创”示范点,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融入济宁发展。
“五章”精编筑经典 “八融”入心尚美德
济宁拓宽实践路径,打响“五章”“八融”济宁样板。挖掘提炼儒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标识、道德规范,努力做好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传承创新、文旅融合、传播交流五篇文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全方位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教育、干部政德教育、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网络建设八个领域,形成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经验。
搭建高端研究平台,打造儒学高地。济宁按照“四个讲清楚”要求,围绕建设世界儒学研究高地、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普及推广高地,依托清华、北大等16所知名高校挂牌成立分中心,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若干分中心、N个研究基地”的儒学研究体系。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发展研讨会、孔子形象与两岸一家亲研讨会、《孔子家语》与中华文化新认识学术研讨会等200多场学术交流活动。结集形成《四书解读》,出版《儒典》《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等著作160余部。推出一批儒学民间故事、论语智慧等精品力作。
济宁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普及教育,培育系列品牌,发挥孔孟之乡传统文化优势,夯实文明根基。擦亮“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深化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广泛开展百姓儒学节、善行义举“四德榜”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市共特聘乡村儒学高级讲师33人、乡村儒学志愿讲师400余人,建成达标儒学讲堂3700余处,开展儒学活动4.8万余场,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
擦亮“五堂”志愿服务品牌。打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建成“五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文明实践站4158个。印发《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在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62支。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600余场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8万余场。擦亮全环境立德树人系列品牌。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以“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系列活动为平台、专题研究为引领、师资建设为保障”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育人路径。建立200余人的济宁市家庭教育讲师库,组建“齐鲁好家风”宣讲团,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教育基地45处、亲子阅读教育实践基地100处。以济宁古今优秀人物家教家风故事、家训家书为主要内容,编撰完成《济宁市青少年教育系列丛书》。开展“春蕾助学”活动,救助困难儿童200名,发放助学金及物品合计200多万元。创新典型引领环境,擦亮“美德济宁”“诚信济宁”“孝养济宁”名片。近10年来,打造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主题街巷、主题小区260多个,推选“山东好人”517名、“中国好人”66名、全省道德模范62名(含提名31名),济宁市、曲阜市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物激活文化新 今古同框齐惠民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济宁立足文物大市丰厚资源,编制《大运河(济宁段)文物保护导则》,实施鲁国故城、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曲阜孔府西路建筑群修缮工程、孔庙建筑群维修工程分别入选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济宁创新实施非遗传承“三三制”模式》入选2021年度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全市共建成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4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列入国家非遗项目19项、省级86项。
济宁加快构建全域博物馆体系,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济宁市被列入全省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和争取力度,实施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等21个总投资389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6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库,数量居全省前列;2个博物馆项目获得政府预算内资金4200万元;争取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建设项目预算资金2000万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文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亿元。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程顺利推进。成功承办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市拥有三级以上博物馆12家,济宁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与此同时,济宁市高标准、系统化开展文旅融合,聚合资源优势、释放发展动能。出台《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济宁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组建孔子文旅集团,统筹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文化资源优势,高起点、宽视野对文化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构筑涵盖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文化科技创意创新引领区、水浒文化产业片区、红色文化传承片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提效文旅名城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整合三孔、两孟、大运河、微山湖、梁山等优势资源,设计研发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汉碑文化、山水文化、始祖文化、美食文化、美丽乡村、祈福康养10大旅游精品主题路线;推出拜圣习儒、运河访古等6大体验性游览活动;打造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等4大精品旅游线路;济宁儒乡慢境文化体验之旅入选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的“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孔、两孟2个景区入选黄河寻根问祖之旅和黄河世界遗产之旅,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济宁高标准建成全国领先的市文化中心。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700余场,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全市累计打造16处国家图书馆、文化馆,建成200多家城市书房,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济宁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手段,打造“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一批创意优、接地气、反响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开展“送万福进万家”“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9年走进300多个村庄。打造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市民学习中心、公共文化云平台,引入海量学习资源,其中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了活动报名、场馆预订、文化直播、非遗文化、云阅读、文化慕课等功能,拥有400余门课程共计2万集视频。
(数据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