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因茶而美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打窝、下苗、覆土……在贵州省余庆县花山苗族乡洞水村新开辟的茶园里,20多位农民正两两搭配移栽茶苗,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我们计划在今冬明春新栽500亩‘黄金芽’。”洞水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邓国春告诉记者,该村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目前已种植精品白茶、苦丁茶1500亩,预计2026年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0万元。

地处黔中腹地的余庆县,种茶历史悠久,境内丘陵、坝区交错分织,兼具“低海拔、多云雾、寡日照”优势,该县所产小叶苦丁茶早在2005年就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

近年来,余庆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从环境检测、茶苗选种、茶叶管护、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推动茶产业发展,茶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以来,余庆县连续5年荣获“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茶园面积目前已达21.3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6.3万人。

围绕“种什么”,余庆县引进专业技术团队,化验分析土壤成分,然后确定栽种品种,构建了3个相对集中的茶产业带。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内投产茶园面积的持续增加,余庆茶农一度十分担心销路问题,种茶积极性不高。对此,余庆县组织种植大户、党员干部形成“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队”,宣传产业政策,传授种植技术,动员群众发展茶产业。据统计,在2019年和2020年两年间,该县组织召开产业发展群众会,推动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增长6.5万余亩。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第一批种了20亩白茶,如今逐步进入丰产期,每年纯收入超过8万元。”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万里村村民朱光发通过种茶尝到了甜头,笑称茶苗是家中的“致富宝贝”。

要想产品销路好,质量必须过硬。余庆县持续打造“余庆茶·干净茶”名片,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生产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压实“余庆茶·干净茶”品质监管工作责任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推动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生产管理台账,对存在质量问题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茶产品,实行倒查制、召回制,确保产品安全。

同时,余庆县坚持从源头防控上下功夫,做实第一步。该县积极推广以草抑草、以草治草、大豆间种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厚植茶产业生态底色。余庆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王智说:“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维护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保障了生态平衡,为打造‘干净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余庆县副县长余忠介绍,全县所产茶叶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通过欧盟500余项标准检测,2020年至2021年的抽检合格率达100%。

在加工环节,余庆县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政府主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企业在各村(社区)建设茶叶加工厂,收购鲜茶叶。不仅解决了茶叶的销售问题,也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充实了村集体经济。

“加工厂就在家门口,采摘的茶叶很快就能卖掉,还能在加工厂打零工,如今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回龙村村民石兴会说。

此外,余庆县还积极推进茶叶精深加工,目前已研发出牙膏、饮料、沐浴露、洗发水、洗衣液、精油等10余种苦丁茶系列产品。

村民因茶致富,村庄因茶而美。余忠告诉记者,余庆县目前正在实施基地提质增效、加工提质增效、品牌创建提升、市场营销推介、质量安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六大行动,进一步完善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干净茶品牌县”。

2023-12-09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5713.html 1 <p> 因茶而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