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策略激发经济活力
近年来,山东东明县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实行“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积极探索沿黄地区土地尽其值、生态尽其美的功能区建设新路径,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打造功能区发展新高地。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科学划定“北工南农”功能区。高标准编制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发展功能定位。北部工业功能区依托全国最大的地炼企业东明石化,打造生态本底优良的鲁西南化工产业基地;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聚焦黄河滩区25万亩肥沃良田,打造全国重要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和河畅岸绿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园区。发挥工业区产业聚集协同效应,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链,实现园区内上下游产品互链、关联产品复合、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立统一的工业污水治理体系,搭建“一企一管”污水监测平台,出园污水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加强石化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东明石化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研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成套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减排效果。高效率配置资源。系统考虑生态空间、城乡建设、产业布局,持续推动扶持资金和支持政策“南下”,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和生态补偿制度,每年拿出近亿元用于南部功能区民生事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实施“飞地经济”模式,南部乡镇引进的14个工业项目落地北部功能区,享受税收分成,提升反哺能力。
纵深推进绿色高效农业。以发展生态高效绿色农业为目标,以规模化经营、融合化发展为手段,重塑农业发展机制,着力强化农业涵养生态功能。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发挥沿黄耕地集中、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等生态资源优势,特别是用好滩区耕地,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聚焦种子“芯片”,自主繁育的昌丰1号麦种入选国家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新品种。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建成国家级绿色优质小麦生产基地45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20亿斤。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流转土地60万亩,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农业产业园2个,涌现出长兴万亩虎杖产业园、沙窝黄河滩智慧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东明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人工虎杖种植基地。推进成片化造林。深入实施“绿满东明”国土绿化行动,构建“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背区适生林、背河护坝林”的生态屏障体系,集中打造生态走廊、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14.9万亩、湿地面积达1.6万公顷,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9个,黄河滩区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筑牢生态环境治理屏障。认真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等要求,聚焦“生态东明”,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成效。“严”字当头控污染。严格控制滩区内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85吨,被评为全国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新环境司法手段,创建全省首批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全市首个环境资源法庭和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节”字为要管水源。开展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涵闸改建工程,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全县节水型企业建成率增至79%,节水灌溉面积达78.5万亩,年节水2600万立方米,被水利部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考”字固本助发展。树牢“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按照功能区发展定位,出台差异化考核办法,对南部功能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设置“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创建情况”“新增土地流转面积”等7个绿色考核指标,实行差异化考评,树立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持续做大绿色GDP、提升生态含绿量。(作者系山东省东明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