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天麻讲师”带致富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成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小潘来了!”随着贵州云上乌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蒙天麻科技”)种植基地工人的一声吆喝,只见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皮肤黝黑的壮实小伙矫健地沿着斜坡爬了上来。工人们口中的“小潘”名叫潘成,是从事天麻种植技术研发推广的技术员。

自2015年入职乌蒙天麻科技以来,潘成一直扎根乌蒙山脉,以森林为家、实验室为伴、菌种为友,潜心天麻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一名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当地天麻产业的技术带头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2023年,潘成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勤学苦练长本领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大学读的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成长和学习经历都和农业相关。看到乌蒙天麻科技招聘技术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潘成说,他2015年4月入职乌蒙天麻科技担任技术中心技术员,自此与天麻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入职之初,潘成满怀雄心壮志,发誓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对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凭借积累肯定能干好技术员的工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次烧锅炉,我连火都没点燃。”潘成回忆。进入技术中心后发现,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非易事,除了要有理论知识积累,还得有充足的经验。

“天麻是中草药,只在实验室围着瓶瓶罐罐转悠,是搞不出能满足实用需要的技术成果的。”潘成说,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他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下沉到天麻育种、种植、加工等环节轮岗锻炼。用了一年半时间,他逐渐熟悉了公司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领。

“高手在民间,是因为实践出真知。”随着与天麻种植户的接触不断深入,潘成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经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很多天麻种植户在菌种研发、种植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不少启发。”潘成说。

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潘成就不会放过。在公司的支持下,他参加了多个专业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越是学习,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专家们的点拨下,我对天麻种植的兴趣日益浓厚。”潘成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取经”,通过不懈努力,其天麻种植技术越来越娴熟。

据了解,入职8年来,潘成深入钻研天麻、冬荪的种植加工等技术,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累计在各类期刊发表了13篇论文,申请了4项专利。

深入研发促生产

在技术中心同事眼中,潘成是个“工作狂”,扎进实验室就不知道下班,做不好一件事情不允许自己休息,在菌种生产实验室里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做试验就要不怕枯燥,搞研究就得深入细致。”潘成不仅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还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一次,潘成带领技术团队围绕菌种菌株筛选、生产工艺开展技术研究,研发形成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集成,让菌种生产周期较原来缩短了四分之一,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菌种质量大幅提升。在此带动下,企业的菌种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年产量从2015年的50万袋提升到如今的300万袋。目前,乌蒙天麻科技生产的天麻菌种已经被国内各天麻主产区采用。

同时,潘成与他的团队从蜜环菌、萌发菌的工艺和配方等环节入手,将菌种的成品率从90%左右提升至98%,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此外,将天麻种植由林下仿生栽培改为生态设施培育,从而更加精准把控天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了稳产、高产。

在菌包转换模式上,潘成及团队积极探索由砍柴培育菌材到直接用菌包种天麻,减少了操作工序,节约了栽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可行的技术规程,大幅提升了天麻生产的规范性。

潘成还积极参加公司承担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项目。目前,已累计参与承担贵州省有关部门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品牌建设等项目15项,其中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通过验收的有5项。“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技术千变万化,想要在这个领域中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不断深入探索研究。”潘成说。

如今,乌蒙天麻科技已建立了3000余亩的天麻林下仿野生生态种植基地及农户合作基地,建成天麻初加工、深加工生产基地1000平方米,年加工产量达500吨,基本形成天麻育种、天麻种植以及天麻加工、储存、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心系群众助振兴

“起初只是想在基地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没想到还能学技术。”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红丰村天麻种植能手杨子兴说,“多亏了潘成!他教给我们天麻种植技术。现在,只要他搞培训,乡亲们都很乐意去听”。为了教会村民种植天麻,潘成常常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手把手地教村民,让他们逐步学会了新技术。

潘成工作所在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曾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潘成告诉记者,“造成群众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懂技术是重要的致贫因素之一。技术匮乏让土地、森林等资源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要让群众稳定增收,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本领是重要突破口之一。潘成以“天麻技术讲师”的身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给广大农户传授天麻种植和加工技术。

“给农民培训要有耐心,理论一定要结合实际来讲。”潘成告诉记者,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让他们听懂专业知识并不容易。他会根据农民需求,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逐渐总结出一套内容实用的培训模式。据了解,潘成近3年来累计集中指导培训农民1800余人。

培训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农民的种植本领,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产观念。杨子兴说:“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从来没想过种地还需要啥技术。不过现在大伙儿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巨大收益,对技术培训都更上心了。”

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后,群众种植天麻的积极性提高了。红丰村党支部书记钱福香介绍,红丰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种植300余亩天麻,走出了一条发展依靠群众、产业惠及群众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天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搭上致富快车。”钱福香说,如今,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天麻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天麻产业已成为百里杜鹃管理区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

“我喜欢山林间泥土的芬芳,也钟爱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潘成表示,如今虽然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但将继续扎根基层,刻苦钻研,为天麻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才智和力量。

2023-11-26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成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4897.html 1 <p> “天麻讲师”带致富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