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本报记者 周 琳

今年以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家家户户装上了暖气,每家都有独立的水冲厕所,大棚也是智能的。“过去,村民们只能通过外出务工和务农赚钱。如今,村里搞起研学游,天津市区的孩子们来村里体验非遗项目,村民收入增加不少,非遗产品的销量也上来了。”白滩寺村村民刘桂民说。

漫步在白滩寺村,道路平坦整洁,村史馆、非遗作坊格外显眼。作为杨柳青镇拥有百年历史的村落,白滩寺村是天津市首批完成创建的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我们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融合传统研学、农事体验、农家乐等项目,打造新型文化研学基地。”白滩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宇介绍,村里依托杨柳青镇园艺科技博览园,探索出一批集生产、采摘、科普、培训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颇受游客欢迎。

“过去,我们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厂房、土地出租,也曾发展过汽车零配件加工、园林绿化、商贸服务等产业。随着清退小散乱污企业、设立永久性生态红线保护区等政策相继落地,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厂房闲置率增加,村里的收入有所减少。”王广宇说,村委会经过调研发现,可利用现有文旅资源,开展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

作为西青区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滩寺村位于子牙河、中亭河、卫河三河交汇处,水系发达,河滩、林木、绿植等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白滩寺村加快推进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逐渐发展成津城近郊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体验地。今年前10个月,该村共接待游客1万余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白滩寺村还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村域内现有农业设施及区位交通条件、地域文化历史遗存等优势,聚焦“激活资源效能、盘活资产价值、用活扶持资金”,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集配、特色品牌打造等项目。

如今的白滩寺村,“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以“三产带动一产”的融合发展模式基本确立。“今年前10个月,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天津市财政局选派的白滩寺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峰说。

展望未来,王广宇信心满满地说,“全村将借力杨柳青古镇文旅产业优势,联动区域休闲旅游资源,打造集原乡文化、休闲康养、生态观光、农业生产为一体的都市微假期田园乡村”。

2023-11-16 本报记者 周 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4304.html 1 <p> 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