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琼中山栏稻米香

□ 本报记者 潘世鹏

什错村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南万村的一个黎族村小组。走进什错村,只见稻田金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

“这里生态特别好,鸟特别多。”海南省考试局派驻南万村第一书记陈林川介绍,去年8月份进村后她就发现,很多稻穗都是笔直的,原来稻谷都被鸟吃完了,变成了空壳稻。为此,她积极帮种粮村民申请生态补偿,对于村民撂荒的农田则由村里集中流转实行规模种植。

山栏稻是数百年来黎族百姓的基本口粮。琼崖革命时期,适宜干旱山地种植的山栏稻为广大革命者提供了粮食来源。但是山栏稻产量少,稻田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格外吸引鸟儿,每到收获时大量被鸟儿啄掉谷粒的山栏稻穗都成了干瘪稻,剩下的收成连本钱都不够,以至于村民们越来越不愿种植山栏稻。

作为海南特有的稻种资源,为保护好山栏稻这一陆稻遗传资源,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琼中县发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建设作用,利用山栏稻大力发展山栏产业和山栏文化,推广实施“订单农业”,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让农民愿种山栏稻。琼中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合作,建立山栏稻选种育种基地,建立上安乡南万村山栏稻社区种子库。

在南万村南流小组,妇女队长王志妹开始为山栏稻收获忙碌了。“山栏稻育种选种很关键,所以都是人工收割,挑选合适的稻谷再捆扎。”王志妹说,她家从前年开始种植15亩山栏稻,其中8亩是为种子库种植。村里像她一样承担种子库种质资源种植任务的村民有5户。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蒋莉萍介绍,当地既有黎族传统刀耕火种的山栏文化,也有靠山栏稻救命、延续革命火种的红色文化。琼中正在加快盘活土地资源,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加快山栏稻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上安乡党委书记王小龙告诉记者,“我们结合撂荒地整治和粮食安全生产,大力发展‘村集体+用户+企业’模式,真正把山栏稻种植发展起来”。

从收不回本钱到不愁卖、卖得贵,琼中山栏稻正在经历华丽转变,山栏稻香回来了。如今,落户琼中的海南山栏酒庄大力发展山栏米种植基地,种植酿酒专用的紫色旱稻山栏米。公司仅在琼中的山栏稻种植规模已达5000多亩,带动680多户农户增收。公司负责人曾凡华说:“我们的目标是3年内种植规模突破3万亩,让山栏稻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稻。”

2023-11-15 □ 本报记者 潘世鹏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4245.html 1 <p> 琼中山栏稻米香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