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级”坚定迈进
——青岛打造轨道交通创新高地纪实
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工业园区,一座座高楼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一辆辆列车从这里飞驰驶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主要承载地,这里集聚了青岛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第一列“和谐号”、第一列“复兴号”、第一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在这里下线,全国60%的高铁动车、25%的地铁车辆在这里生产。目前,青岛拥有四方股份、四方车辆、四方阿尔斯通3个主机厂、22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200亿元。如今,青岛正向着“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创新高地”的梦想坚定迈进。
“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青岛重要支柱产业,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平台,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说。
增强国家级服务平台引领力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数据要素产业园”“中车工业研究院”……在城阳工业园区,充满科技感的大楼林立其间。“国创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城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毕建国说。
2016年9月5日,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批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市政府共同建设我国第一个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目前已拥有包括协同团队在内的400多人研发团队。国创中心副主任刘韶庆表示:“城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在政策资金以及园区建设生活配套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在我们的园区建设没有全面完成之前,为国创中心提供了‘拎包入住’的办公条件和设施,有效地保障了整个国创中心现有业务的开展和实施。”
多年来,国创中心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等需求,规划建设了15个重点科技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共性基础研发和科技成果共享平台。目前,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已建设完成。材料技术研究院、中车大数据中心、中钛国创等项目即将建成,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实验检测基地正在快速崛起。
“围绕工程化产业化,中车四方在国创中心建成了专业的高速磁浮集成试验中心和试制中心,联合国内协作单位,构建了包含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在内的全系统仿真、试验平台。”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是我国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这个试制中心为磁悬浮技术的基础研究工程实验、试验监测及验证等提供了基础保障,极大促进了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构建多层次科研合作网络
近年来,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科研成果产出大幅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低、未能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与技术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创新主体之间、技术供需双方日益形成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包容的格局,共同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青岛在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着眼于研发资源优化整合、创新主体“同台共舞”,以国家级科创平台为核心,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研究院为主体,“产业园区+孵化器”为支撑,构建多层次科研合作网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轨道交通区域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
“过去,我国汽车复杂结构件轻量化核心技术不够成熟,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强说,为了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十分看重自主研发,近三年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团队,现有研发人员120多人,已经获取专利70余项,被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目前,仅青岛城阳工业园区就集聚了13家轨道交通产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5家省级创新平台。
联合创新已成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唯一的车辆专业研究所,近年来通过“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了多项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我们以中车重大研发课题为依托,联合科研院所、地铁业主和主机企业,经过4年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7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形成了包括正向设计核心技术、工程化应用、试验验证体系等在内的成套技术成果,并在沈阳浑南有轨电车、徐州地铁实现国内首次装车运用。”项目负责人、中车资深专家苗峰说。
据了解,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电能直驱取代压缩空气驱动,颠覆了传统驱动方式,实现了电动控制、电动驱动和智能自检一体化,整体重量降低约20%,响应速度提高近50%,是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果,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此外,青岛先后引进翟婉明院士牵头的轮轨动力学团队等4个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以及中国航材院、中车研究院等13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落户,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0余家一流高校和科技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多层次科研合作网络构成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研发合作的坚实基础。
倾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屡实现突破。
10月20日,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迎来建厂123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焊接、涂装、装配、检测试验等多道工序。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就出自这一生产线。
“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落地海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雅万高铁动车组主任设计师张方涛介绍,雅万高铁动车组依托复兴号CR400AF技术平台设计制造,打造了高速度、高智能、高适应、高舒适、高定制五大创新优势。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印尼迎来高铁时代。
雅万高铁动车组是“青岛造”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出海”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进展的体现。事实上,从青岛驶出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曾多次闪亮登场国际舞台。
在美国,为芝加哥地铁制造的首辆批量车顺利交车,标志着我国出口发达国家最大地铁车辆项目实现批量交付。
在巴西,与淡水河谷公司签署铁路客车供货合同,赢得我国出口巴西干线铁路客车第一单。
在埃及,新型电动车组上线开跑,中国轨道列车首次服务埃及。
在老挝,中老铁路开通之后,“澜沧号”成为老挝民众出行的重要选择。
在阿联酋,设计制造的全球最快时速200公里高速内燃动车组获得高度评价。
此外,首辆碳纤维结构的下一代地铁列车发布,引领地铁技术发展新方向;成功研制国内首列短编组城际动车组、市域D型动车组、全自动市域动车组等系列产品,实现城际市域动车组技术持续引领;研制的全球首款商用氢能源有轨电车投入运营,开启我国现代有轨电车“氢时代”;我国主导的首个ISO铁路车辆系统部件国际标准制定出台;等等。一系列成绩彰显出青岛已构筑起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我们将加大支持力度,为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谈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时,毕建国说,“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基础研究,聚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