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应急措施理当适时调整

暴媛媛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消息,11月1日零时起,出入境人员免于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据了解,深圳等地口岸正在同步完善口岸通关标识,做好引导服务,优化通关动线,全力配合取消健康申报后的各项变化,提升旅客通关体验。

优化健康申报引发好评,旅客为出入境便利之举点赞,并盼望出台更多措施继续提高通关效率,助力常态化往来恢复。在其他领域,期待实现常态化开放的呼声也不断出现。

国庆长假期间,游客被大学校园拒之门外的消息频现社交平台,“疫情过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恢复开放”的线上投票也一再引发热议。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收到网友留言,询问当地的大学校园何时能向公众恢复开放。游客和网友的疑问在于,曾经的大学校园,通过提前预约、现场登记等方式是可以进行正常参观访问的,而经历过疫情防控管理后,如今想要再恢复开放似乎堵点颇多。当实施措施的背景发生变化时,应急性做法是否应该跟随调整?

类似的疑问也出现在一些医院住院部、会展会议场合。参加一些会展活动,核酸结果阴性还是“必要条件”;一些医院仍未放开普通患者家属陪护限制,依旧沿用疫情防控时的陪护限制;还有一些单位,日常测温、登记还在延续,追问依据,得到的答复大多是“单位规定”。

从机构管理角度看,封闭管理的确有利于控制人流、减少风险、保障安全,但是单纯强调秩序维护,又沿用应急时期的管控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无疑会使工作生活的便捷性打折扣,也不利于公共领域的开放交流。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很多领域原先采用的应急性做法显然不再适合新形势、新情况。相关机构应基于国家对疫情防控新形势的科学判断,及时把握实际情况对管理方式进行相应调整,满足群众工作生活需求。不能把应急措施变成常态化管理手段,遇到问题简单沿用老办法“一关了之”“一禁了之”。

2023-11-06 暴媛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3726.html 1 <p> 应急措施理当适时调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