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创性理论价值

张忠胜 福佩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上,超越了少数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垄断逻辑、大国发展的地缘政治逻辑和文明隔阂冲突与对抗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原创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少数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垄断逻辑的超越

超越资本主导的全球生产和流通体系垄断。资本主义竞争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首先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愈加集中,而过度集中的趋势会导致垄断。垄断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它们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其相关行业企业不断地整合到所控制的全球生产和流通体系中,并由少数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区域性贸易平台等提供机制保障。表面上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创造,但实际上大部分价值增值和利润却流向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甚微甚至丧失自主发展能力,难以进入现代化的轨道,加剧了全球贫富两极分化。

与少数国家主导的全球生产和流通体系不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围绕互联互通,深入推动多边合作和共同制定规则标准,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大力度解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问题,大幅消除贸易投资壁垒,改善区域内和各国营商环境,着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超越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生产和流通体系垄断,实现了真正的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超越金融垄断资本的运行逻辑。从欧美企业成长的路径看,很多龙头企业甚至世界级企业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通过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结合,形成了金融垄断型大型企业。凭借这些金融垄断型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和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西方国家频繁滥用金融垄断地位,促使全球经济虚拟化程度提高,去工业化和金融投机兴起,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与西方金融垄断资本的运行逻辑不同,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既拓展投融资渠道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又注重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金融监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持续推进金融监管合作和交流,倡导共建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重视债务可持续性;坚持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导向,以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共建国家急需的民生项目为投资重点领域,为共建国家带来有效投资,增加优质资产,增强发展动力;等等。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实现了对西方金融垄断资本运行逻辑的超越。

超越国际货币霸权垄断。国际货币霸权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与马歇尔计划共同确立起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推出数轮量化宽松政策,新冠疫情发生后又实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制造“美元潮汐”攫取他国财富,迫使各发展中国家承担美元霸权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金融监管合作和交流持续推进,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当前,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有效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证监会等机构与境外多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建立区域内监管协调机制,促进资金高效配置,强化风险管控,为各类金融机构及投资主体创造良好投资条件。

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大国发展的地缘政治逻辑的超越

不是少数国家说了算,而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退出或挑战已制定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奉行“遏制”战略,制造矛盾和冲突,对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独享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强调平等参与、沟通协商、集思广益,以最大程度凝聚广泛共识。

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合作与援助一直被作为地缘政治工具加以利用。这些国家在对外合作中没有真正关心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鲜有推进周期漫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程,而是专注于资源掠夺和利益索取。解决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发展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摒弃地缘政治博弈,以一种新的理念和合作方式推动变革,实现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理念和方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建原则,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不是现有地区机制的替代,而是与其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不附带任何政治或经济条件,以自愿为基础,坚持各方共同参与,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和发挥各方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成为切实可行的引领各国发展的重要指引。

不是少数国家独享,而是各国实实在在共享。少数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实现普遍普惠的发展,而是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享原则,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对接各方发展需求、回应人民现实诉求,实现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受到共建国家的高度认可。从实践看,共建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方聚力解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资金和技术缺乏、人才储备不足等短板问题,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坚持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是对文明隔阂、冲突与对抗逻辑的超越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隔阂。人类不同文明的发展源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交织。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宣扬“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严重阻碍了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给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带来巨大阴影。共建“一带一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具有共通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文明具有连续性,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开展不同文明对话、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世纪90年代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文明所造成的。实际上,文明冲突论是在用排他性、对抗性、集团性思维来审视世界各国,具有明显的消极性和破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弘扬丝路精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明理念,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类和平发展愿景,为维护全球治理秩序、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空间。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对抗。长期以来,少数西方国家通过推行所谓“普世价值”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搞意识形态对抗。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自由民主”,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文明多样性的存续以及文明差异的弥合,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何为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行为准绳的,其理论基础是共识性的、不是独断的,实践基础是包容性的、不是排他性的,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者分别系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法籍专家】

2023-11-02 张忠胜 福佩吉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3539.html 1 <p>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创性理论价值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