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种业之都建设步伐
日前举行的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硕果累累,大会期间发布重点种业研发成果10项,展示种业振兴成果331项。走进北京种业大会北京农作物种业展厅,琳琅满目的作物整齐地摆放在展柜上,蔬菜区中的五彩小西瓜、西葫芦、白菜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围观。另一侧,蜀葵、美国薄荷、特大葫芦、蓝矢车菊等十几个品种摆满展柜,令人目不暇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陶志强告诉记者:“北京种业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创新基地提升、种业创新环境优化‘五项行动’的有序推进。”
据介绍,融合首都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北京种业的育种—制种—用种产业链,逐步呈现出“育种在京,制种、用种在外”的显著特点。
“育种在京”,是指育种的主体和资源主要在北京、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农业农村部重点推介的优良品种中北京有43个,居全国首位。
“制种在外”,是指北京种业企业在京外的制种面积达到104.3万亩。“用种在外”是指北京优良品种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比如,“京科968”已成为全国玉米第三大主推品种,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京牌的肉种鸭、蛋种鸡、牛冻精分别占全国的80%、58%、35%,鲟鱼、宫廷金鱼种苗占全国的70%、50%。
杂交小麦技术世界领先、首次创制西瓜基因图谱库、建成全球最大的玉米DNA指纹库……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以中表示,近年来,北京“种业之都”建设步伐加快,种业创新资源日渐雄厚,不断集聚全国最多最强的种业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保存全国数量最多的种质资源。2022年,北京育种发明专利授权359件、居全国首位。
种业头部企业也在产生集聚效应。据统计,北京市共有种业企业1918家,有31个企业和机构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农作物和畜禽方面入选企业居全国首位,农作物种业企业年销售额75亿元、约占全国10%。随着《北京市种子条例》《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相继颁布并有序施行,种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全球前10强种业企业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布局建设了北京平谷、通州、延庆和南繁四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持续打造“种业之都”、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北京市2022年专门出台了《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统筹推进“4520行动”,即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四大种业,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创新基地提升、创新环境优化五大行动,落实二十项重点任务。
陶志强表示,未来,北京将从加强顶层设计、组织联合攻关、强化支撑保障、优化管理体制“四个层面”,全面推进“种业之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