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变绿色颜值为经济价值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多管齐下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初步形成了生态产品开发、资源产权交易、碳汇交易、生态修复价值提升等4类实现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开发生态产品
漫步于大运河香河段中心码头,秋高气爽,飞鸟翔集。
近年来,香河县实施北运河生态修复、旅游通航、文化挖掘等工程,沿河道两侧采取保树营林、留滩还湿、文旅融合等方式,共种植乔灌木30余种6万余株,营造了多彩的滨河植物景观;修复河滩生态,重塑运河荻芦沙洲、河滩野岸湿地景致;建起10余个主题公园,增加体育运动、儿童活动等新功能,形成蓝绿交融的滨河生态带和贯通连续、多元体验的文旅休闲带。
系列举措促进了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和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外溢,走出一条运河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生态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香河县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不断释放效益。”香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卢英俊介绍,在治理沿线生态、改善通水通航条件的基础上,香河县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进运河,将香河美食、非遗、艺术嵌入运河文化,推动产业产品与市场接轨。
在探索创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方面,香河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共建共享机制;争取专项资金和债券支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和文旅开发。目前,香河县已投入27.94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和码头、船闸、橡胶坝建设等工程。
位于张家口市北部的康保县则以防风固沙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不断深化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该县善能生态集团有限公司与15个乡镇192个村签订林权转让合同,流转柠条林地36.7万亩,并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柠条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在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康保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彦军说,依托县域内柠条生物质资源,当地建设柠条能源林基地,使柠条资源由分散经营走向市场化运作。仅热电联产项目一项,每年就收购柠条原料10万吨,以每吨300元计算,可向当地农民支付费用3000万元,实现政府得生态、农民得利益、企业得发展的“三赢”。
“我们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开展生物质原料发电,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提升、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康保县政府副县长郝月飞说。
增强碳汇能力
在石家庄赞皇县虎寨口国营林场,乔木林苍劲挺拔,白云下绿意向天边蔓延。今年8月23日,该县首期开发的虎寨口国营林场降碳产品成功交易签约,交易碳汇量25156吨,交易金额173.57万元,这是石家庄市的第一单林业碳汇交易。
一张森林分布矢量图上,可以清晰看到此次交易产品项目的分布位置,共涉及五个林区,总面积达到411.57公顷。消息传到林场,副场长于艳良激动不已:“这些年,赞皇县加大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措施,森林蓄积和森林碳汇能力不断增加,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终于能交易了,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承德市林草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60.03%,林木蓄积量1.02亿立方米,林业碳汇开发优势和潜力巨大。该市依托张承坝上造林、京津风沙源、京冀水源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扩大森林经营面积,千松坝、塞罕坝等国有林场先行先试,大力实施碳汇造林,营林碳汇储备能力显著提升。
“固碳产品是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是实现省内降碳产品可度量、可交易、可变现的途径。”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处长张效东说,承德市作为全省森林固碳试点,开展重点区域价值核算,将塞罕坝机械林场、小滦河湿地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作为试点,重点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探索实践,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
同时,承德市以森林固碳试点为契机,积极拓展降碳产品开发领域,搭建转化桥梁,持续推进降碳产品交易,促进生态价值持续实现。2014年,承德市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项目在北京环交所成功交易,成为全国跨区域碳汇交易第一单。
据了解,承德市10家国有林场固碳试点单位已完成3批次林业碳汇核证,累计达244.8万吨。截至目前,先后完成3批降碳产品交易,交易量81.78万吨,交易金额4154万元。其中,塞罕坝集团探索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模式,将认购降碳产品列为替代性修复方式,为降碳产品可持续性经营开辟一条新路径。
壮大绿色产业
近年来,河北省在生态修复治理上持续用力,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推进废弃矿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同时,结合自然资源禀赋壮大绿色产业。
迁西县以矿山修复治理为主线,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走出一条“治山靠山围山转,生态经济齐开花”的发展道路。
立足生态,迁西县探索“围山转”治山植果模式,打造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独特景观,带动矿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迁西板栗”“迁西栗蘑”等品牌,鲜栗年销售额达9.17亿元。板栗经济和生态游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延伸产业年销售额达4亿元,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66亿元。
北戴河河口海湾拥有北部沙滩、中部湿地、南部海蚀地貌三大生态系统,长期海水冲刷侵蚀破坏了环境。秦皇岛市持续改善河口海湾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砂质海岸、滨海湿地修复,采用砾石防护方式保护基岩海蚀地貌,开展生态廊道修复,打造沙滩、湿地、海蚀地貌集中连片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海岸带和海域环境,促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美丽海湾生态产品价值不断提升。
沧州市实施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退养还湿、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将养殖池塘恢复成自然湿地,促进东方白鹳、大天鹅、中华绒螯蟹等动物实现自然恢复,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南大港依托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旅游产业,打造“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
“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兰格说,有绿水青山的颜值,还要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河北省努力守护好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做好“生态+”文章,守绿换金,添绿增金,让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