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新助力
——访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陈诗新
2023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主题为“转型与创新:共享新机遇,共促新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陈诗新。
记者:为助力实现联合国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行动成为亚行努力的一大领域。作为一场转型与创新盛会,长沙论坛将为亚行的绿色事业注入哪些新动能?
陈诗新:2023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这类知识共享论坛非常重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技术专家、金融专家和气候倡导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解决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的新技术、新政策和新做法。今年在清洁能源和新兴技术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创新,本次论坛的众多参会人员一定会把这些创新成果融入其气候投资计划中。
由于认识到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亚行已成为亚太地区的气候银行。我们将2019年至2030年间向发展中成员提供的气候融资额增加到1000亿美元,其中340亿美元将用于适应气候变化。亚行在中国的气候融资额已经实现翻番,从2021年的4.4亿美元增至2023年预估的9亿美元。其中,超一半资金用于支持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记者:中国的绿色低碳目标对世界有何意义?
陈诗新:众所周知,气候危机席卷全球,应就地采取行动。所有国家务必勠力同心,携手制定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经济大国,中国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大规模投资清洁能源领域,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大力气实现既定目标。
能为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支持,亚行倍感自豪,并期望能在亚太全域复制推广这一模式。中国在湿地修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投资。事实上,亚行正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成员就拟议的区域迁飞区倡议展开密切合作。该倡议将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力求修复和保护对确保候鸟迁飞路线可持续性、建设气候适应能力和通过固碳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湿地。
记者:从亚太地区来看,本地区许多国家尚处于欠发达阶段,绿色环保和碳足迹问题在其国家议程中未获得足够重视。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这些国家的认识并使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陈诗新:作为本地区的气候银行,亚行正在帮扶发展中成员增进对气候行动必要性的认识,也在支持他们进行气候投资。为此,亚行多措并举。第一,多次组织和参加像本次论坛这样的区域性和全球性论坛,以分享气候行动方面的最佳做法。第二,如前所述,亚行已将2019年至2030年间向发展中成员提供的气候融资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第三,气候行动也作为核心优先事项被列入亚行为多个发展中成员制定的国别合作伙伴战略中。我们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成员增强气候规划和政策制定能力。第四,亚行正与私营部门携手合作,撬动气候融资。今年早些时候,亚行审批通过亚太创新气候变化融资机制(IF-CAP),开创了多边开发银行采用气候融资杠杆担保机制的先河。多轮模拟测试显示,该机制下每担保1美元,可最多新增5美元的气候贷款。
记者:中国是南南合作的主要推动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亚行将采用哪些方法助力南南合作?
陈诗新:与气候行动相关的南南合作知识共享对支持发展中成员应对气候危机极其重要。亚行有几个南南合作平台,包括每年与湖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和东亚论坛等。特别是由亚行管理的信托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减贫与区域合作基金”(中国基金)出资的亚行—中国区域知识共享中心(RKSI)。该中心旨在与亚行其他发展中成员分享中国的发展知识,助力建设更绿色健康,同时也更互联互通的经济。中心定期在中国举办知识共享和培训活动,主要面向亚行发展中成员的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