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一场秋雨过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安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占奎迅速联系村里的助农服务队,组织收割机进田。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色泽金黄的玉米粒从收割机出口流出,随后很快被装上运粮车,运往烘干场进行烘干。
“玉米籽粒饱满。这几天虽然一直下雨,但雨量小,对秋收产量影响不大。”刘占奎在车厢里抓了一把玉米籽粒,仔细查看后说。刘占奎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03年开始,他就承包了800亩地开展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
10多分钟后,运粮车驶入2公里外的太康县鑫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一座150吨容量的烘干塔正在运转,顺着传送带不断“吐出”干爽的籽粒。合作社负责人王胜利介绍,新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在30%以上,烘干能把含水量降到15%以下,达到入仓标准。“秋粮开始收割后,这座烘干塔已经连续10多天24小时作业,已烘干玉米超2000吨。”王胜利说。
经过烘干和测量,刘占奎的玉米产量每亩达1600多斤。“从种到收,农技人员随时到田间指导,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刘占奎说。
持续阴雨天气下,太康县秋收进展缓慢。针对不利天气,当地政府加强气象研判,抢抓天气窗口期组织机械作业,科学抢时抢收,确保秋作物颗粒归仓。太康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向党介绍,该县已组织农技指导组和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
今年,河南省在各地推广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面积70多万亩,太康、商水两县率先取得突破。“实践证明,这项技术适应我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需求,明年将大力推广,提高全省粮食产量,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作出河南贡献。”参加实打验收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表示。
据了解,对部分已成熟秋作物和倒伏玉米,河南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指导农民抓住降雨间隙抢时收获,防止霉变发芽;对尚未成熟秋作物和站秆能力强的玉米,指导农民适时晚收,防止因盲目抢收造成晾晒困难;对部分玉米已经成熟、机械无法下地的,组织人工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