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保护应预防为先

武亚东

最近,北京地区出现一种新型的金融诈骗行为,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保单升级或复效升级为借口,骗取消费者的保费或保单贷款。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保险产品销售市场也越发火热。一些不法分子对此起了“歪心思”,“保单升级”黑产骗局、保单“退旧投新”销售骗局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预防保险骗局的发生刻不容缓。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也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管理办法。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启动了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围绕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倡导理性消费理念、促进市场公平有序发展等多方面发力,着力提振金融消费信心,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在消费者保护的道路上,预防骗局的发生应放到首位。从保险公司来看,应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确保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杜绝不法行为的滋生。从金融监管部门来看,则应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保险销售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确保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对保险诈骗的警惕性,避免上当受骗。

作为保险产品的消费者,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自己。保险骗局的手法多种多样,消费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应了解所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并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购买保险合同,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防止上当受骗。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进行反映咨询。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可靠的保险机构。同时,消费者还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对于已经受骗的消费者,社会各界应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金融监管部门除了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和机构,接受消费者的求助和投诉,还应更积极展开调查和追责工作,为受害者争取合法权益。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保险骗局,或者怀疑遇到了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求助。可以拨打消费者维权热线、保险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保护其他潜在受害者。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保险行业的底线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加大打击保险诈骗力度,协同合作打造诚信有序的保险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保险诈骗,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3-10-17 武亚东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2593.html 1 <p> 权益保护应预防为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