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培育全国领先特色产业
疑难病、罕见病、特殊危重病用药一直是业界难点。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开设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窗口,让区内患者率先用上还未在我国境内上市的创新药。截至目前,该区累计进口临床急需药品12批次,部分患者综合治疗费用最大降幅可达50%。
“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一次新尝试。2020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推动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等重点政策创新,在既有政策制度框架下,依托保税区内医疗机构,践行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创新形成具有自贸区特色的临床急需药品进口模式。”天津港保税区自贸工作局局长何江说。
2015年4月份,我国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截至目前,涉及天津市级权限的创新任务已基本完成。8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已有3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个“最佳实践案例”获批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唐中赋介绍,自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6批次共165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发布金融专项创新案例135个。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的产业与创新发展展示中心,一块块淡蓝色展板和一件件飞机模型记录着开拓创新的足迹。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自贸片区工作局局长刘庆良介绍,作为全国融资租赁产业创新策源地,东疆片区已发展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资产规模超1.4万亿元。同时,这里正在打造中国数字货运聚集区,串联起智慧物流、智能联网等全产业链“生态圈”。此外,在机场片区落户的空客A320飞机总装、庞巴迪、古德里奇等60多个龙头项目,带动航空制造、保税维修、再制造一站式服务基地加速建设。
随着自贸试验区内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的贸易模式应运而生。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就是在自贸区框架下,由“外汇管理部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离岸贸易实施企业”四方合力,支持实体经济开展新型离岸贸易的模式。例如,中垦国邦(天津)有限公司每年进口大豆近千万吨,受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影响,有时大豆运回国内压榨容易导致企业亏损。中垦国邦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刘悦书说:“获得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支持后,公司的业务不再局限于进口,还可以通过离岸转手买卖,更灵活地规避交易风险。”
多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培育出一批具有天津特色、全国领先的产业。其中,汽车平行进口持续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累计清关平行进口汽车19592辆,货值达176亿元。截至6月底,自贸区内各类租赁企业超过4100家,资产总额突破2.1万亿元,飞机、船舶、海工产品租赁占全国的80%。截至7月底,自贸试验区实有经营主体8.36万户,是成立前的3倍。天津自贸试验区用1%的土地,吸引了全市约5%的经营主体,为天津市贡献了超过15%的税收和30%的进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