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共享 开放成果普惠
自贸试验区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本报北京9月27日讯(记者冯其予)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在国新办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和实施,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10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先后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及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截至目前,对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的先进经验,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7批改革试点经验、4批最佳实践案例,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10年来,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出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改革与高水平的开放举措,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有力支撑贸易强国建设;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自由便捷流动;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和政府职能加速转变;探索自由贸易账户,金融开放创新稳步推进。
10年来,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也积极服务了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数据显示,去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面向未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深入实施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盛秋平介绍,目前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了制造业“清零”,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服务业开放。同时,各自贸试验区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各不相同,是丰富多样的自贸试验田。“我们将支持各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差别化探索,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经济、大宗商品贸易等重点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盛秋平表示,要支持各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支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