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加快形成本土化突破

随着进口水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民的“果盘子”里,消费者从尝鲜到购买的热情逐渐提高,也更加期盼这些“洋果子”能物美价廉。令人喜悦的是,不少进口水果实现了国产化,阳光玫瑰葡萄、牛油果、车厘子等“洋水果”逐渐在我国“安了家”。近年来,国产榴莲的呼声更是频上热搜。

但是,走好进口水果国产化这条路并不容易。记者在海南调查采访中就发现,短期内海南国产榴莲难以大面积种植,其产量与消费需求相比微乎其微,加之种植研发投入成本较大,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尚需时日。

纵观目前已经尝试国产化的水果品类,国产化过程既要面对成本高企、品质把控难、规模种植不易等诸多困难,但也有高成熟度时采收带来的品质提升等优势。进口水果国产化的尝试未曾停歇,关键还需结合水果品种特征和国内种植环境等不断进行本土化开发,更新种植技术,迭代品种,真正找到品质和产量的最佳契合点。

包括国产榴莲在内的进口水果国产化要实现“突围”,需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和投入,特别是鼓励和扶持种植研发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快技术研发进程,推动产品更快更好地投向市场。同时,要做好种植推广,在更多适宜地区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此外,也要加大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种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科研合作,加快形成本土品牌。

2023-09-21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1321.html 1 <p> 加快形成本土化突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