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

焊花绽处“览众山”

本报记者 蒋 波

在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镇公司”)车体分厂,一列20多米长的银色铝合金车体中,孙景南身穿十多斤重的防护服,半蹲在厢体旁,单手举着焊枪,专注地盯着车厢缝隙处。伴随着“刺刺”响声,一道道蓝光闪烁、一朵朵焊花四溅,一条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成型,两块铝合金车体材料被精准焊接在一起。

30多年来,浦镇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以焊枪为笔、焊丝为墨,在焊花中淬炼匠心,以强烈的进取心、精湛的焊接技能、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她出色完成了普速铁路客车、复兴号动车组等30多种车辆的车体焊接工作;带领团队完成6项科研项目,以及技术攻关245项、成果转化51项,为企业创效超4000万元;参与编写的《焊接结构生产》,成为人社部职业能力培训指定教材……

选定终生事业

“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车体强度是保护旅客的关键,而缝隙焊接好坏与否,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孙景南说,列车对焊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焊接工人必须在电光石火间做到“快准稳”。

“在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到焊接工作,第一次看到像烟火一样绚烂的焊花,既震撼又喜欢。那时,我就决定把焊接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1990年,孙景南主动选择进入全厂最苦最累的钢结构车间,从事焊接工作。

浦镇公司车体分厂工区长望伟对孙景南的勤奋劲儿记忆深刻。“孙景南练习焊接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后便拿起边角料继续练。为了练稳定、练臂力,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头晕目眩、腿脚发麻都是她的‘家常便饭’。”望伟说,入职两年,孙景南就在公司举行的青工技术比武中赢得第一名,随后多次在各类大小比赛中摘冠夺魁。

因为热爱,所以拼搏。这些年,孙景南参与焊接的车体从时速80公里的绿皮普通列车,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铁动车。高温焊花在孙景南的防护服上、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印记,成为她事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伴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铁、地铁列车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了适应新车型、新材料、新工艺,我带领团队在国内外四处学习取经,读不懂的外文资料就抄下来,对照字典逐字翻译,硬是把新技术一点点地‘啃’了下来。”孙景南说。经过长时间勤学苦练,孙景南取得MAG焊(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MIG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等各种欧标焊接资质证书18个,并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成为焊接方面的工匠型专家。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领域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只有追求完美,才能有所突破。”孙景南说。

不断攻克难关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孙景南说,把列车“缝制”好,不仅需要毅力,更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浦镇公司成立了以孙景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孙景南以此为平台,通过理论培训、技术攻关、实际操作等形式,让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和一线焊工互相切磋技能。

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浦镇公司车体分厂焊工郭有东告诉记者,在复兴号CR300AF型动车组车体的焊制过程中,需要进行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件牵枕缓的组焊,由于企业缺乏技术基础,生产一度受到影响。“铝合金焊接最多只允许返工两次,如果还不达标,产品部件就可能面临报废。”郭有东说,面对困难,孙景南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了该项技术的攻关工作。

“对于新型高铁列车,我们毫无技术基础。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通过不断调整焊接坡口几何形状及尺寸参数,我们团队从荷叶和水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找到灵感,最终摸索出了‘解题思路’。”孙景南说,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大家都累并快乐着。在组织创新团队成功突破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她深切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收获了攻关难题的成就感。

这些年,孙景南带领团队潜心攻关,深入钻研焊接工艺。在动车组和地铁车辆自主化、谱系化、智能化进程中,她和团队开展了铝合金单边HV对接、角接、K形等多接头、多位置、多板厚技术创新,打破碳钢焊接固化模式,创新了铝合金MIG焊接手法,实现了无垫板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工艺突破,先后完成89项焊接工艺创新,搭建了全焊接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平台,促进了轨道车辆车体的制造升级。

经孙景南和团队焊接出来的城轨车辆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公司董事长李定南说,孙景南是公司当之无愧的创新型人才,她的精湛技能和创新工艺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培养人才队伍

“一把焊枪的工作效率再高,也不能完成全部工作。一个人再努力工作,也比不上大家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在孙景南看来,只有让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胜任高速动车车体焊接工作,推动更多人创新创造、竞相奔腾,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跨越。

“从进厂到现在,我一直跟着师傅学习。她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快速成长。”提起孙景南,郭有东满眼都是敬佩与感激。在孙景南的教导下,郭有东顺利通过培训考试并在动车组生产线上进行焊接作业,22岁被认证为“国际焊接师”,24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师傅不仅自己钻研业务,还将自己的创新技术总结编写,形成了《打磨规范》《铝合金焊接手法》《城际动车组焊接培训教材》等培训教材。”郭有东说,孙景南传承的是奉献、敬业精神。在她的影响和努力下,浦镇公司内部已经建立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铝合金焊接队伍。

李定南介绍,公司以孙景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焊工攻克难关、创新技术的孵化器,更是企业一线焊接员工技能提升、知识拓展的基地和课堂。在孙景南的带动和帮助下,一批批工匠正在“拔节成长”。孙景南亲自带徒的24人中,已有1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4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人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我要努力创新技术,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力,提升原创技术制造能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孙景南说。

2023-09-17 本报记者 蒋 波

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1098.html 1 <p> 焊花绽处“览众山”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