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增长结构含隐忧
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再度引起全球对印度的关注。依照印度政府此前为国家发展设定的经济目标,2025年,印度将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达到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32年,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47年,国家独立100周年之际成为一个发达国家。鉴于今年印度经济确实表现出喜人的增长势头,许多国际机构、学者都给出了乐观预期,但也有专家表示,印度仍有大量结构性问题尚待解决,经济增长含隐忧。
一系列经济数据颇为抢眼。印度政府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4月至6月,印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8%。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数据,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农化产品出口大国,在除草剂、杀虫剂、除菌剂等植保农药出口上表现抢眼。根据印度商工部的数据,过去6年间,印度农化产品出口呈爆炸性增长,出口额从2017/2018财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26亿美元暴涨至2022/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的54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08%,年复合增长率也高达13%。对于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的印度而言,农化产品领域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进步,可以说是政策扶持见到了成效。
印度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亦面临着不少问题。当前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其国内的高通胀、高物价加剧了贫富不均现象。知名咨询公司盖洛普9月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过去一年中,仍然有超过5亿人难以负担食物支出。自2016年以来,生活困难的人数增加了几乎两倍。印度央行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目标定为同比上涨4%,将6%定为“可接受上限”。2023年4月至6月,该指数涨幅一直在4%上下浮动,到了7月该数据同比增速却突然升至7.44%。更重要的是,在CPI各项指标中,近一半权重的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数据创2020年1月以来新高,这直接反映出民众生活中物价飞涨的情况。今年以来,洋葱、西红柿等日常蔬菜价格明显上涨,已演变成为社会问题,而印度政府除了颁布出口限制和征收关税外,并没有找到太好的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情况,印度若想在2025年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达到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必须在保持国内增长动能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一步看,如果要实现2032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梦想,印度则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让人口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印度的人口结构十分年轻,可以帮助印度在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工中占据优势。但是,印度青壮年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转化为高素质劳动力的难度较大,这对于印度的工业和服务业升级是一个难点。其二为制造业升级。自“印度制造”计划提出以来,印度的制造业和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进步。然而,由于技术积累、供应链、劳动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印度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还难以与世界其他大国竞争。此外,印度制造业升级还受制于管理制度和工作效能,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