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三秦大地的产业经

□ 本报记者 刘 蓉 雷 婷

9月,各地进入了收获季节。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遍秦岭南北,发现陕西各地都有自己的致富经:延安市南沟村栽植苹果和樱桃,将遍地黄土的山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眉县猕猴桃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勤劳质朴的陕西人用智慧和汗水,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书写在乡村广袤大地上。

在延安市洛川县,“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等“苹果元素”随处可见。在洛川苹果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园内,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树都罩上了薄纱状的防雹网,根部覆盖着保墒的黑色地膜,还铺设了智能节水喷灌系统。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延刚果业智能化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全自动智能分选线前忙碌。这里能给苹果做“体检”,苹果的颜色、大小、糖度、瑕疵等指标一目了然,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工序,运往全国各地。

洛川县委书记张继东介绍,洛川是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去年苹果综合产值达130多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7万元。全县89%的果农收入在10万元以上。这里的工人都来自附近村庄,他们农忙时照料自家果园,农闲时到工厂打工。

除了打工和种植收入,还有农民做起了苹果电商,全县有8800家电商微商在运营。张继东说,产业的振兴改变了乡村面貌,“村民钱包鼓了,村容村貌和生活品质都有了大变化”。洛川实施了农村旱厕改革和垃圾治理,废弃农膜也能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再利用。

宝鸡市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在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缝制虎头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婚丧嫁娶、民俗节庆等主题,在绣工手下透出鲜活的生命力。

刺绣已成为千阳县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产业,各镇村采取“协会+合作社+绣娘”的模式,引导21个刺绣合作社,带动1.2万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2022年,全县销售产品680多万件,产值8600多万元,人均增收3500多元。“合作社没有上下班时间要求,绣娘有时间就来领取材料,回家缝制完成后交回,领取计件工资。有的社员学会操作电动缝纫机后提高了产量,月工资增长到4000多元。”太阳鸟合作社负责人李惠莲介绍。

还有的乡村吃上了“旅游饭”。入夜时分,记者随着人流来到咸阳市区西北方向30多公里的袁家村,只见各色民宿、精品客栈、小吃店、酒吧、艺术品小店鳞次栉比。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说:“这是我们精心打造的‘关中印象体验地’。”石板路两侧是各式仿古建筑,耳边不时传来地方戏高亢婉转的曲调。69岁的西安市民徐志昂正在和老伴遛弯:“我们都很喜欢这里的特色民宿,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了。”

上世纪70年代,袁家村因白灰窑、砖瓦窑、水泥厂而兴,粗放的发展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21世纪初,袁家村人从几家美食店起步,转型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增收问题,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目前年游客接待6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

2023-09-14 □ 本报记者 刘 蓉 雷 婷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0911.html 1 <p> 三秦大地的产业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