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合作空间广阔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二年,也是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
9月5日开幕的第43届东盟峰会以“东盟举足轻重: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为主题,聚焦多边经济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参与的“10+1”“10+3”框架将达成哪些新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与东盟长期愿景实现更好对接?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将有哪些新合作?
国际社会期盼,中国与东盟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进一步促进共同发展、夯实民意基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繁荣复苏注入持久暖流。
共享更多发展红利
尽管东盟面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区域互联互通相对滞后等长期瓶颈,但是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其在地区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共话发展、共谋商机、共享机遇,进一步打破发展瓶颈、释放发展动能,在多领域深化合作中结出累累硕果,使中国与东盟彼此共享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首先,共同提升贸易规模。中国与东盟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7个月继续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同比增长2.8%。近年来,双方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持续推进贸易互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进一步释放贸易合作潜力。
其次,共同促进双向投资。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截至今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380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6500家。双方依托“两国双园”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推动构建符合各自国家发展需求的跨境产业链合作关系,促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开辟了东盟国家融入中国地方开放发展的新通道。
最后,共同推动互联互通。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2个小时内,推动柬埔寨迈入“高速时代”;中国与新加坡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运输网络涵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印尼雅万高铁开通在即……一系列标志性项目正在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技术分享与经验交流,让双方互联互通合作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中国与东盟通过长期紧密合作,不断促进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区域产业配置,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不仅促使相关国家走向更高水平经贸合作,也有力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为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提供机遇,为东盟打造“经济增长中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马尔苏蒂高度评价中国与东盟间的合作,希望能够和中国继续加强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表示,期待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繁荣,助力东南亚乃至世界经济稳步复苏。
互利共赢抵御逆全球化
作为重要多边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各国社会制度存在差异,经济发展状况不一,但都能够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以互利共赢的开放姿态为各国扩展经贸合作提供平台。
回顾历史,在远航的船号声里,中国商船从泉州、广州港口出发,在茫茫大海劈波斩浪,外国商船也通过巨港、马六甲等东南亚港城纷至沓来。在海上丝绸之路,不同肤色、信仰和语言的各国商贾彼此尊重、和谐共处,推动东盟地区成为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交汇点,也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的共识基础。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倡导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年来,中国与东盟10国先后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越南“两廊一圈”、泰国“4.0战略”、柬埔寨“四角战略”等战略对接,就促进区域互联互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倡议中国—东盟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体现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独特内涵,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当前,中国和东盟各国正积极落实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沿着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大道阔步向前,为区域内20多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一些西方国家却出于一己私利,企图搞“小圈子”,破坏地区合作,削弱东盟在地区的作用,阻碍地区国家追求独立发展的努力。
“同为新兴经济体,发展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东盟坚持战略自主,聚焦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双方在以对话管控矛盾分歧、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共识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将双方紧密合作带入新阶段。当前美西方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风浪难以阻挡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表示。
“未来的挑战越来越大,这会引发大国争夺影响力的竞争。”在本届峰会开幕时,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提出“挑战”一词。他表示:“东盟国家已同意不做任何大国的代理人,并与所有人合作以实现和平与繁荣。”秉持合作共赢精神与求同存异的智慧,各国已携手渡过印度洋海啸、亚洲金融风暴、新冠疫情等难关,正在为亚洲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回顾中国—东盟关系30年发展历程,每当地区或全球性危机发生后,双方合作势头都更加强劲,政治互信都稳步提升。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双方共同的心之所向。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本届峰会聚焦经济发展,其中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支付生态系统等多数议题都与中国息息相关,将成为双方加快打造命运共同体、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开拓合作新领域、共促地区繁荣发展的新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东盟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取得重要进展,RCEP等合作也推动了制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在此基础上,工业化和产能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阶段衔接、理念思路契合、经济结构互补,工业化合作空间广阔,不仅可以在一些高技术产业上加强合作,而且可以推动更多促进包容性发展、提升民众福祉的项目,使双方民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共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心联通”。
在新型工业化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产业是最大亮点,也是本届峰会关注焦点。万喆表示,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中国将发挥数字经济应用经验、5G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等优势,在数据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与东盟加深合作;在绿色经济产业领域,中国与东盟将加强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绿色投融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发展。
张洁表示,2024年被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本届峰会也将有助于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助力恢复双方人员往来和文明交流互鉴,在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让双方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相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共享多边合作发展机遇,共创世界经济增长势能。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此举将为东盟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让世界看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潜力与无限生机。相信中国与东盟将继续携手,与国际社会一道,朝着各自发展目标阔步前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