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业充分发挥“减震器”功能
日前,各上市保险公司先后召开中报业绩发布会,从公开的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行业实现稳步增长,其中车险业务稳健有序,非车险业务依然构成主要增长引擎,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质”。财险业在应对自然灾害,在风险减量和救灾救助方面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功能。
非车险成主要增长引擎
2023年上半年,财产保险业务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车险综合改革后整体经营稳健有序,非车险业务则贡献了主要的增量保费。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09.30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机动车辆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58.99亿元,同比增长5.5%;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0.31亿元,同比增长11.6%。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37.0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07.65亿元,同比增长5.4%;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
随着车险客户出行需求恢复,车险出险率同比有所增加,市场赔付呈上涨趋势。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98.0%。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70.4%,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受益于新车销量增长及新能源车购置税的减免政策延续,上半年人保财险机动车辆险承保数量同比增长7.3%。平安产险通过优化定价模型、加强风险筛选及精细化费用投放等管理举措,保持车险盈利,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86亿,累计绑车超1.25亿辆。
在新能源车险方面,平安产险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动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太平财险同样在报告中提出,将持续提升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和全车种续保率,增强非私家车板块盈利能力和费用投放有效性。
中再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新能源汽车保险保费规模超过700亿元。有的保险公司研发推出新能源汽车定价风控模型,助力行业整体提高拓展新能源车险的专业能力;有的保险公司在承保电动新能源车基础上不断创新,首次推出氢能源车辆保单。
健康险方面,太保产险构建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发展并重的格局,创新产品供给,加强对长护保险、慢病保险、惠民保等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加快中高端医疗等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动能,同时加强品质管控,优化业务成本。2023年上半年,公司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2.93亿元,同比增长26.3%;承保综合成本率为101.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在安全生产、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财险业不断创新风险减量服务模式。人保集团董事长王廷科表示,人保集团在以科技手段推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探索和实践。以电梯安全综合保险为例,公司在宁波、嘉兴等多个城市,建立“电梯卫士”平台,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物业、业主都能够实时看到电梯维修保养情况,大幅降低了电梯故障率,体现出保险在服务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打造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房屋安全方面,公司在浙江等地运用物联监控功能,及时了解房屋安全变化情况,既有效保障了社会公共安全,减少了群众财产损失,也提高了公司业务价值,实现各方共赢。
农业保险供给能力提升
今年上半年,保险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中国人保农业保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50.43亿元,同比增长22.2%;综合成本率96.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4.34亿元,同比增速33.9%;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1%,同比持平。平安产险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28亿元,同比增长53.1%;承保综合成本率93.4%。
今年以来,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实发挥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托底保障功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保险已经成为政府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手段。今年在农业保险方面,国家出台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覆盖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的重要支持政策。”王廷科说。
人保财险抢抓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大、地方特色农险中央奖补扩面等政策机遇,种植险、养殖险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开展农业保险创新实践探索,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种业保险等创新型农险落地扩面,面向农村的保险解决方案“乡村保”提档升级。太保产险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的覆盖率和转化率显著提升,养殖险多元发展、扩面增品,地方特色保险精准对接“一县多品”“一乡一品”创新需求;同时,依托科技优势推动农险产品创新,积极推进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创新性“农险+”业务发展。
在绿色保险领域,财险业也展开积极探索。平安产险创新开发耕地地力指数、农产品气象指数、古树名木综合保险、水稻绿色种植统防统治保险等产品,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多方面、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中国人寿财险创新推出的全国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在福建宁德福鼎市试点落地,为福鼎全市1万亩海域生态植被提供1000万元风险保障;全国首单“林业碳汇保险+”服务项目落地福建龙岩,为龙岩市新罗区国有林场及九龙江源国有林场碳排放权交易价值提供891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风险减量应对气候风险
今年以来,气候变化风险获市场密切关注。保险业积极协助救援救灾,推进各项大灾救援理赔工作。然而,自然灾害造成的赔付损失是否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表现?中国人保半年度报告显示,受冻灾、风灾、连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农险综合赔付率为82.3%,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14.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6.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承保利润8.87亿元,同比下降7.3%。
“风险减量管理的目标就是大灾不一定有大损、大赔。台风和汛情发生后,市场预期今年公司的赔付率会大幅提高,综合成本率也会上升。实际情况是估损和赔付比预期乐观得多,这就是风险减量管理成果的体现。”王廷科认为,从这次应对“杜苏芮”台风的情况来看,中国人保风险减量管理的成效非常显著。
“防胜于赔”,风险减量管理已成为保险公司的重要“内功”。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财险业充分运用物联网平台、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提升防灾减损和理赔效能。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安一直有完整、敏捷的应急管理机制。截至8月4日,此次灾害预警信息累计发出超过1.6亿条。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响应处理小组,快速落实多项服务举措,包括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开通特案预赔制度、赔款预赔快速到账、医疗费用垫付。
王廷科表示,中国人保通过引进16类气象预警数据,结合万象云数字化平台,对全国各地的气象预警岗实时推送预警信息。例如,在这次抗击“杜苏芮”台风中,向客户推送风险提示904万条。对1.3万处内涝风险点和1.4万客户开展风险排查;协助村民做好农田水利设施排查和防灾抢收工作,对漳州、宁德等地33万亩早稻开展抢收。此外,中国人保还创新推广“车扫扫”手机APP,第一时间提醒客户及时移车、避免受损;为保定涿州定制开发了“水淹车客户远程电签工具”,客户无需到达现场,在线上即可进行电子签名确认,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保险赔付。
“中再集团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密切跟进市场动态,积极响应国际市场绿色金融需求,为国际业务客户对低碳经济与行业的投入提供承保能力支持。此外,我们进一步细化巨灾累积管理,在业务策略和定价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趋势影响,优化转分安排,并通过权限管理、条款管理等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再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从全球看,巨灾仍是高频高损趋势,并有向非常规巨灾区域外溢、主要巨灾与次级风险均呈增加趋势,预期巨灾业务费率将持续保持上涨。中再集团将加强市场研判,利用硬市场机遇争取费率提升与合同条件优化,持续控制巨灾风险责任累积,深化与优质客户合作,力争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9月6日,原银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陆玉华在第三届国家灾害治理与风险保障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商业保险正积极发挥风险补偿的作用,助力国家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在灾害治理中的渗透度越来越深。一是保险在防灾减灾服务中发挥出新的效能,建立大灾理赔新模式,在大灾面前体现保险速度,同时发挥社会治理新功效,在大灾面前体现保险温度。二是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打开新局面,保险观念在扭转,风险减量意识在提升;科技手段在融合,风险减量功能在增强;服务成效初体现,风险减量局面已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