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因地制宜寻求最优解
从近年的实践可以看到,区域集中供冷模式对降低城市能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过,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推进还需因地制宜,从顶层设计着手,综合考量当地气候条件、城市规划建设情况、供电模式、居民消费水平等多重因素,寻求适宜当地发展实际情况的最优解。
集中供冷从技术路径上来看已相对成熟。之所以未能大面积普及,主要因为各地的实际需求不同。这种需求不仅有着现实的经济考量,且要以客观环境因素为前提进行权衡。就目前深圳实施的成效来看,该模式适于在常年气温偏高、长期需要供冷的地区推行,且更适合在新建城区进行大面积实施,同时,适于在公共楼宇密集度高的区域开展。
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为牵引,形成涵盖规划、技术、建设、运维乃至服务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与实施细则。由此,才能更好应对建设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与挑战,避免因盲目开建造成实际施工困难,有效保障从冷源到末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使之切实成为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项覆盖面广、受惠用户多的公共项目,区域集中供冷不仅是绿色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要低碳更要经济。设置合理的供冷收费模式,让广大用户更易接受,是保障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项目实施应充分厘清经济账,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寻求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从前海的探索来看,针对用户实际使用中最关注的经济问题,建设单位将前期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与后期供冷运维相结合,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为总体目标,持续完善优化收费定价策略,以更经济、更优惠、更优质的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面向未来,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推行还应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推动供冷系统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智慧建造与智慧运维体系。同时,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城市规划与建设节奏的匹配问题,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不断优化调整项目进度与建设细节,将其打造成为兼顾绿色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品质工程,成为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