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

——访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

□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更多报道请扫二维码

记者:这次我们到临沂调研采访,看到了临沂从“市场大集”到“物流之都”的转型蝶变,正是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山东如何为沂蒙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林武:沂蒙这片红色土地,诞生了无数英雄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山东省委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革命精神重要诞生地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不断提升丰富精神内涵,续写新时代的“鱼水深情”。一是弘扬沂蒙精神蕴含的“听党话、跟党走”优良传统,不断加强思想引领。把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时代价值,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二是弘扬沂蒙精神蕴含的创新创造因子,有效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总结推广一大批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部署推动一批改革试点试验,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形成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强大动能。三是弘扬沂蒙精神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惠民生、稳就业、促增收,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深化沂蒙精神及其基本内涵的宣传阐释,进一步挖掘阐发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推动沂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记者: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十年来,山东是如何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

林武: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寄予厚望。2013年以来,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山东“强省建设”提出期望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东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统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统一思想,深入学习研讨,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确保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指导谋划工作,与时俱进完善思路举措,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强富高优美”强省目标,即经济实力强,通过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山东经济由大到强转变;人民群众富,推动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好、社保兜底更牢,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文明程度高,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两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治理效能优,促进发展更安全、法治更有效、社会更和谐,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东。

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检验工作成效,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闭环落实机制,对总书记历次重要指示要求,制定落实清单,建立工作台账,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任务督查事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十年来,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取得哪些突出成就?

林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集全省之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一是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555台、1665.5万千瓦。二是传统动能提档升级。10年来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0万个,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普遍提升。裕龙岛炼化一体化、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等一批产业转型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三是新动能显著增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9%,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26%,比2012年提高19.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67万家,比2012年增长了9.4倍。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态势强劲,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国第3,占全省GDP比重提升到45%。四是创新动力充分涌流。3项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省重点实验室277家。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7家,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过200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9万件,比2012年增长了7倍多。

当前,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向“塑成优势”加速迈进,我们正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数字动能,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不断将高质量发展推向纵深。

记者:山东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林武: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要求我们“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主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创新,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能,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一是发力供需两端,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供给方面,立足山东工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需求方面,充分发挥山东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优势,实施“十大扩需求行动”,深入挖掘消费潜能,聚焦数字经济、能源供应转型、“新三样”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循环动力。同时,以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四纵五横沿黄达海”大通道,实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构建“铁公水空”综合运输大网络,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二是加强内外联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毗邻日韩、处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地带的优越地理区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一系列高层次对外开放活动,构建面向日韩和东北亚、连接“一带一路”、连通欧美的重要“桥头堡”,力争成为双循环的战略支点。10年来,我省进出口增幅达89%(人民币口径),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超过3倍,山东好物通过齐鲁号“中欧班列”源源不断流向世界。

三是推动陆海统筹,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立足我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统筹陆海区域联动,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深化东中西合作机制,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方式,促进沿海与内陆优势互补、双向借力,畅通经济循环,提升整体势能。统筹陆海产业发展,坚持内陆、沿海、近海、远海一体谋划,调整产业分工布局,实现“全省一盘棋”,促进陆海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统筹推进港产城融合,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促进港口与城乡建设、产业布局有效衔接,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记者: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关心厚爱。下一步,山东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部署和举措?

林武: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去年国家出台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理解,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突破性抓手。

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塑造八个方面新优势:一是加快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稳定农业,扛牢粮食大省责任,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好传统产业“两个转型”,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提升服务业,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快提升服务业贡献率。二是加快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塑造科技自立自强新优势,突出做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卡脖子”技术攻关、创新企业培育和创新人才引育等工作。四是加快塑造绿色低碳新优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五是加快塑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统筹陆海联动发展,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六是加快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深化“千企百展”境外市场开拓活动,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发展外贸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七是加快塑造文化两创新优势,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持续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八是加快塑造基础设施保障新优势,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平安、智慧、绿色、融合发展转型跨越,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当好开路先锋、提供坚强支撑。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看到,临沂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下一步,山东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林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山东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和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2013年以来,山东累计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420项,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经营主体近3年年均增加100万户。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继续把营商环境作为第一保障,坚持对标一流、系统集成、数据赋能、问题导向,在全省范围实施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全面建设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大力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深入推动“双全双百”工程,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加快建设无证明之省。二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进要素资源市场综合改革,清理取消差别化待遇和排他性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到内资外资、国企民企、外来本土、大小企业、新老企业一视同仁。三是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体系,推进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深入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依法维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同时,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健全完善闭环解决企业诉求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在山东投资兴业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

2023-09-06 □ 本报记者 王金虎

——访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0481.html 1 <p>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