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维也纳有家“希腊小馆”

翁东辉

在维也纳老城区肉市街街角,有一家餐厅叫“希腊小馆”,老板是陈安申。老一代维也纳人很喜欢到这里怀旧,尝一尝“老味道”,也有不少学生前来,倾听游吟诗人奥古斯丁的吟唱,还常常能看见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游客在门前拍照留念。

作为维也纳历史最悠久的餐厅,它的故事很长,也很精彩。

陈安申何许人也?留学奥地利的博士、奥地利联邦商会授予的年度青年杰出人物奖获得者、奥地利华人总会前任会长,去年还被奥地利总理内哈默聘请为联邦政府经济参事。

陈安申戴眼镜、表情温和、少言寡语,怎么看都更像教书先生,而不是生意人,但他骨子里仍传承了晋商的基因,天生对商机有异常敏锐的眼光。这不,机缘巧合,得知“希腊小馆”要转手,他立即捕捉到了机会。当他把收购消息告诉好朋友琳达时,这位资深维也纳档案馆专家惊呼:“你买下的是一家博物馆啊!”

说起餐厅的来历,琳达如数家珍。从私人珍藏的历史文献中可以了解到,这家餐厅早在1447年就已开门营业,只不过那时的名字叫“黄色雄鹰”。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餐厅几经易名,直到300多年前更名为现在的“希腊小馆”。其所在建筑虽有过几次修建扩大,但都较好地保留了古迹风貌,既有14世纪哥特式住宅楼风格,又融合了后来的巴洛克式的华丽“外表”。目前,该建筑已被列入奥地利国家文物保护名单。

可以说,“希腊小馆”的命运与维也纳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1000多年前的巴本堡王朝时期,维也纳已经是重要的商贸城市和连接东西方的要道。当时,多瑙河沿岸聚集了大量来自黎凡特地区的商人,即意大利以东地中海沿岸,包括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塞浦路斯等地。当地人把来自东方的客商统称为“希腊人”。17世纪中叶,这些商人在肉市街聚居,该区域于是被称为“小希腊”。

现如今,肉市街依然是维也纳城内繁华地带,每天游人如织。沿着一小段古城墙,踏着颇有年代的石板路拾级而上,可以来到波希米亚鹅卵石小广场。这里曾经是希腊小馆的露天花园,很多人都会在这里享用捷克Pilsner Urquell啤酒。沿着小巷子再往前走,就见到了肉市街口小馆的珊瑚色外墙和古典招牌。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建筑非常惹眼,门楣上有醒目的双鹰雕塑,有漂亮的葡萄藤及拉丁字母装饰,爬满藤蔓的窗框、中世纪的墙脚镶边石都见证了久远的年代。不远处就是圣三一希腊教堂,同样古老华丽。驻足在老房子前,不由得令人感慨,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餐厅入口有一处地下洞穴,里面“坐”着一尊活灵活现的奥古斯丁塑像。传说在17世纪,维也纳流浪歌手、风笛手和即兴诗人奥古斯丁,常常为客人演唱自己编词谱曲的小调。据说1679年维也纳瘟疫流行,一天晚上,酩酊大醉的奥古斯丁被扔进了圣乌尔里希教堂的瘟疫坑,直到第二天酒醒了大叫“救命”才被人拉出来。几乎每个维也纳儿童都知道他的传说,幼儿园老师也经常带着小朋友来看望“亲爱的奥古斯丁”。《哦,亲爱的奥古斯丁》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给维也纳人的童年增添了多少欢乐!

更多“宝藏”,只有走进餐厅才能看到。

橱窗及墙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各类古董,每个角落都可能吸引你的目光。一楼原先是个公寓,后来才改为餐厅,因而走进餐厅感觉就像到了邻居家的客厅,家的氛围十分浓郁。二楼有一间展示厅,里面有充满19世纪风格的各种家居用品,如蛋糕模型、熨斗、面包盒、黄油机、牛奶桶、缝纫机等,还有各种老式家具,特别是成套的比德迈风格的家具,每一件都隐藏着工匠落款。书架上则放满了各类藏书,甚至还有一战时期的报纸被装订成册。

不同时期的风格把小馆分为8个餐室。其中,“圆桌餐厅”正中摆放着一张老旧的大圆桌,据说曾有不少维也纳名流聚在这里高谈阔论;“音乐餐厅”位于餐馆底层,沿街一侧的椭圆形玻璃窗上有漂亮的彩色雕花。这里还时不时会举办现场音乐演奏,常见乐器包括钢琴和风琴,有时还能欣赏到传统乐器“Zitherstüberl”的美妙声音。

最著名的一间餐室名叫“马克·吐温小屋”。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在这里住了3个月。其独特之处在于,房间天花板及三面墙上布满了大量知名人士的签名,这些签名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名人,仅古典音乐界就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约翰·斯特劳斯、勃拉姆斯、苏佩等。除此以外,还有“铁血宰相”俾斯麦,俄罗斯歌剧演唱家沙利亚潘,德国飞行员齐柏林,奥地利画家席勒、瓦尔德穆勒和柯克西卡,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英国摇滚歌手菲尔·柯林斯,瑞典摄影家赫定以及来自中国的郎平,不胜枚举。据说席勒生前还得到过当时店主人的资助,并且在二楼开过画展。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早期的签名很多都是拓印上去的,后来人就直接找空地签。笔者问过陈安申,谁才有资格在墙上题名呢?他笑而不语,估计是一切随缘吧。如莫扎特的签名,其出处现已无法考证。但可以想象,当初这位音乐天才在霍夫堡皇宫为特蕾西亚女王弹奏,闲暇之余步行10多分钟,到“希腊小馆”小酌一杯,应在常理之中。

如果说奥古斯丁的弹唱给人带来的是欢乐,那餐馆里的众多老物件则代表了历史的积淀,弥足珍贵又发人深思。

镶嵌在一楼楼梯右侧的3枚炮弹,给人奇异的感觉。圆圆的铁弹已经被游客摸得锃光瓦亮,但依旧难掩老旧气息。关于这些炮弹的说法有很多,一说是1529年奥斯曼帝国大军压境,攻打维也纳时留下的炮弹;一说是1683年,土耳其人卷土重来再次围城并炮轰维也纳的结果。

不过,最令考古学家感兴趣的还是小馆的地下。今天“希腊小馆”所在的建筑,最初的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1350年,房主拥有骑士头衔。现在作为酒窖的地下室,建成时间有可能更早。酒窖非常宽敞,好几个石拱门洞都用砖头堵了起来,想来应该是当初的地下通道。考古证实,塔楼地基属于罗马时代,而建筑物则建于1200年左右,但现在还不知道是否与附近的古罗马城防工事有关。

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大约在公元前15年前后,罗马帝国拓展到今天的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并统治了500多年。当时,多瑙河就是其与北方日耳曼蛮族的边界。在这里,罗马人修筑了著名的VINDOBONA兵营,维也纳就是在兵营废墟上发展起来的。在霍夫堡皇宫附近的罗马遗址博物馆里,还展示着较为完整的罗马兵营遗址和部分石雕、陶罐用具等。

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陈安申于2015年接手“希腊小馆”后,就等于一同接过了保护历史文物的重担。为此,他不仅专门聘请专家,学习奥地利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条款,还在继续经营好餐厅的同时,每年都花费重金修缮文物,力争“修旧如旧”。

“希腊小馆”一直以来经营的都是地道的奥地利传统菜肴,不仅菜色诱人,摆盘也很讲究,一改德奥菜系经常给人的“土味”印象。

几样精致前菜让人胃口大开:“鞑靼牛肉”是用生小牛肉剁成泥,和上蛋液调味制成的,清爽可口;熏鸭胸肉卷、夏威夷果苹果根芹色拉也很受欢迎。笔者点的主菜是维也纳名菜炸猪排。这道菜选用上等嫩猪肉,裹上面包屑、面粉浆油炸制成,必须外焦里嫩,且肉排不能同面浆粘连,很考验功夫。再配上餐厅自制蘸酱,在去油腻的同时还丰富了口感。佐餐葡萄酒来自布尔根兰州,是15年陈酿茨威格,有浓郁的樱桃香。完美!

难怪有人说,如果你只在维也纳吃一顿饭,那么“希腊小馆”一定是不错的选择。

2023-09-03 翁东辉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0357.html 1 <p> 维也纳有家“希腊小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