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地区加强汛情应对,恢复生产生活——
携手重建美丽家园
战斗在堤防险段,拼搏在紧要关头……在抢险救援、灾后重建中,一支支党员突击队、一名名党员冲在前、干在前,他们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尽最大努力把灾情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黑龙江省相关工作重点已从防汛抗洪抢险转向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FS100无人机,升空!”
8月12日14时20分,伴随着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工作人员的指令,1架中国移动FS100中型无人机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镇沙河子中学起飞。
受此次洪灾影响,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大量基站停电、退服,部分村屯通信中断。紧要关头,中国移动连续推出无人机“空中基站”、卫星背包基站、应急通信车等硬核“神器”,在极端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及时打通抢险救援通信“生命线”、开展救援争得了先机。
“报告,五常市4个通信受阻行政村已全部恢复通信。”随着现场抢险人员的汇报,黑龙江省行政村全部恢复通信。
8月初,吉林省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县市发生洪水。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第一时间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出动党员服务队18支、党员突击队40支,按照“水退、路通、人进、电来”原则积极开展应急抢险。
“老乡,咱们冰箱、电视暂时不要同时插电使用!”8月12日,在舒兰市开原镇保安村,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共产党员突击队队长陈向羽正带领队员帮助村民进行户内线路恢复,耐心讲解灾后安全用电知识。
舒兰是吉林省本轮受灾最严重的区域,防汛复电任务艰巨。自8月3日发生洪涝灾害以来,党员突击队按照“先复电、后抢修”原则,统筹协调受损的一座66千伏变电站、8条10千伏线路的抢修复电工作。分配任务、调运物资、沟通用地……陈向羽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平均睡眠不足4小时。8月8日,在经历了5个昼夜鏖战后,舒兰市受洪水影响停电的16157户用户全部恢复供电。
8月12日6时,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党员李骥和同事来到榆树市大岭镇怀家村。为快速恢复受灾地区电力供应,国网长春供电公司统筹调配抢修力量,组建共产党员突击队,李骥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当天的任务是对受损严重的怀乙10千伏线路开展特巡。“大家在巡视过程中一定要详细记录,争取11点前完成任务,让后续队员尽快开展抢修作业!”作为第一批进入抢修现场的共产党员突击队队员,李骥明白肩上的责任重大。现场道路受损严重,个别地方水深近两米,大家只能用皮划艇进入现场,检查设备受灾情况。10时,特巡工作全部完成,现场防汛指挥部也根据巡检情况第一时间制定了后续抢修方案。
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北京市房山区住建委迅速组织专业鉴定公司全力排查辖区受灾村民房屋安全隐患。
“8月1日,雨一停,我们就去了青龙湖镇。”张海军是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结构一所所长,过去这段日子,他带着结构一所的15名同事,走过了青龙湖镇16个村,完成了800多户房屋的受损鉴定。
面对受灾群众的住房需求,现场鉴定人员丝毫不敢怠慢。“您家哪些房屋进水?最高水位到哪?”“您说的我们已记录拍照,我再看看其他受损情况。”现场鉴定人员对每一处房屋都细致排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青龙湖镇,一些河道边上的村子过水了,有的村子道路积水深达1米。辛开口村和北车营村,是房屋受损比较严重的村子,房屋内积水达到1米多深。张海军说,按照北京市住建委的要求,他们对房屋受损程度进行评估,为后期房屋重建和加固提供支撑。
汛情当前,天津市西青区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吹响防汛“集结号”。日前,西青区66个堤防巡查工作站临时党支部在子牙河、独流减河大堤上成立,近千名共产党员24小时轮流上堤,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护,不间断地拉网式巡查,筑起了城市防洪圈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天津市独流减河王稳庄段,58岁的西青区水务事务中心河道管理所巡查三组组长董文生和水务系统的同事们仔细检查着已经封堵的穿堤管涵。这处穿堤管涵是董文生在8月4日巡堤时发现的,专家组到场研判,迅速进行了封堵。
在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桥子牙河右堤卡口处,记者看到执勤中的民警郭春胜,他正和同事劝返过往群众,防止其进入泄洪区,避免发生危险。
“我还有5个多月就退休了,坚持站好每一班岗是我的责任。”从接到任务的那天起,快60岁的公安西青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张家窝大队民警郭春胜就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完成各项值守任务。
危难之处,总有共产党员冲在前。在西青区子牙河大堤边,每隔几百米便有一个白色集装箱,箱体外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招展。
8月12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立杰和村民一起,加紧修复田间道路。“再过二十来天,山上的核桃就该收了。这条路是上山的路,咱们要抓紧修复。”郝立杰说。
7月29日8时到8月1日7时,梁家庄村累计降雨量突破1000毫米,是此次强降雨过程中河北最大降雨点。危急时刻,梁家庄村村两委带领群众有序转移,成为保卫全村群众安危的坚强堡垒。
7月30日5时,穿村而过的槐河水距离河面上的连心桥只有1米的距离,郝立杰和村干部决定马上组织村民转移,他们拿着铜锣、喇叭挨家挨户通知。当听到有的老人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愿意转移时,郝立杰果断地说:“不行,架也得架走!”
仅仅两个多小时,全村人口大转移就完成了。
让郝立杰自豪的是,面对汛情,党员们全部第一时间到村党支部报到,主动请战。
暴雨之夜,七旬老人郝爱朝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电,紧盯着黄花沟水流变化,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平安。老党员郝书朝不仅积极参与晚上值班、巡查水情,还让患有腿疾的邻居郭新房到他家里避险。电力中断期间郭新房家里做不了饭,郝书朝还负责起他的一日三餐。
天晴了,梁家庄村的水退了,被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村民回到了家。修复受损道路,农田排水,加固护村坝……郝立杰和其他党员又带头与村民一道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文/本报记者 苏大鹏 马洪超 杨学聪 周 琳 王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