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梦想与希望
——写在成都大运会闭幕之际
裸眼3D效果的巨型珙桐树“生长”于舞台,延伸至半空,代表参赛国家和地区的113面旗帜在枝头飘扬,汇聚成“心”的模样……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展现出青春的生命力,传递着和平的希冀。
8月8日,成都大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员踏梦而来、满载而归。成都兑现庄严承诺,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大运盛会。
这是体育的盛会,这是青春的舞台。开赛首日,曹茂园在武术套路男子南拳项目中摘得首金,成为“成都成就梦想”的生动注解;状态出色的中国选手张雨霏收获9个项目金牌,打破多项纪录;在网球赛场女单首轮首盘赛中,面对10多次双发失误,哥伦比亚运动员帕迪拉以不言弃的决心,在决胜盘仅用22分钟就横扫对手晋级……在锲而不舍中积蓄力量,在努力拼搏中绽放光彩,从成都大运会,我们看到了年轻人青春激昂的风采。
12天赛程,中华体育健儿书写了敢于挑战、超越自我的精彩篇章。中国大运体育代表团总共拿到103枚金牌,创造了中国大运体育代表团参加历届大运会以来的单届金牌数纪录。
青春力量闪闪发光,成为成都大运会的一道道风景。2万名青年志愿者在赛场内外传递爱和温暖,为大运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精心完成场地清理的“快擦手”,始终坚守在车站服务岗位的抵离服务志愿者,风雨无阻的交通引导志愿者……“小青椒”们纷纷出圈。
办好一场赛,兴盛一座城。紧抓大运会发展契机,成都加快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近3年来,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成都大运会将会是未来大运会的模板和示范。”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艾瑞克·森超说。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大运,节能低碳成就绿色大运。大运场馆融入新技术,智能化水循环系统和水质处理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的运用,成为“绿色、节俭、必须”办赛原则的生动实践。
“大运效应”不仅体现在提升赛事场馆的经济效益,也把信心和动能注入城市发展,为城市留下宝贵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早在2019年10月,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7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
“大运惠民、共享办赛是本届大运会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介绍,自大运会筹办以来,大运场馆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风。
不仅如此,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成都新建改建了一批体育公园,市民家门口的篮球场、羽毛球场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底,成都拥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
赛事有期,梦想无尽,友谊长存。成都大运会赛事期间,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发布《成都宣言》,呼吁世界各国立足大学体育,凝聚世界青年共识,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大运会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竞技场上的比赛输赢。一场场特色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相得益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增进理解、促进沟通,拉近彼此间距离。
“大运会为年轻人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互相了解、互相沟通,这是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美好世界的前提。”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说。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运动员在成都大运会相遇相知,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文化交往的华美乐章,留下青春共同经历的回忆。这注定是一场难忘的交流互鉴之旅。以体育传递友谊、信心与希望,以青春之活力、团结之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在深化交流互鉴中共同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汇聚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这必将在体育事业发展历史中留下精彩的一页。
面向未来,“成都成就梦想”仍在书写着增进友谊、追求梦想的故事,为世界注入信心与团结,播撒梦想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