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青山绿水润肇源

本报记者 苏大鹏

盛夏时节,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海湿地公园中,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鸥鸟翔集。每年进入7月,满池荷花竞相绽放,宛如一群翩然起舞的清纯少女跃动青春的旋律。每每望着这怡人的景色,是西海湿地公园负责人冯宝成最幸福的时刻。

“谁曾想,短短十来年,这里大变样啊!”冯宝成回忆,眼前的大片湿地曾是养鱼池与稻田,从松嫩两江采来的河沙也常常会堆积在这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现在,湿地内能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白琵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冯宝成天天在公园里转,眼见着湿地的变化。

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得益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生态发展举措,得益于不断加强沿江湿地保护区的巡护和科研监测力度,得益于推进湿地核心区生态恢复、动植物保护的建设和管理。

“当前,黑龙江全省上下正在开展能力作风建设,肇源县将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以能力作风建设助推生态高质量发展。”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说。

生态之美,源于生态之治。近年来,肇源县借助当地南引库区扩容之机,多方筹资5209万元,全面贯通扩容这一水系,让嫩江之水填补缺水区域。同时,投资2.68亿元建设八家河流域水美乡村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人文景观等建设,打造一个水清、岸绿的新盛景。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之本。据介绍,肇源县还累计投入资金1.074亿元建立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88万公顷。

精心的保护,让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水生鸟类的乐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湿地,觅食起舞。雁类、鸭类、鸥类等多种水生鸟类的数量、品种、种群都在逐年增多。

禁牧保草、围栏护草、生态种草是肇源县生态建设又一举措。肇源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郭沛华告诉记者:“我们推动大草原建设,先后投资3278万元,以人工种草、优质改良的途径加快草原治理,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率由原来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让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再现肇源。”

据介绍,在保护好草地的同时,当地为更好发挥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剂气候的作用,将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根基打造,通过持续抓投入、抓造林、抓绿化,“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农田保护林、村屯绿化林,同步染绿了肇源大地,造就了松嫩腹地郁郁葱葱的林海绿波、生态美景。

良好的生态为肇源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肇源县提出,以生态为强基,倾力打造绿色农业。为了让宝贵的寒地黑土资源走出长青的发展之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肇源县以生态化视角推进黑土地的保护:测土配方、培肥地力、绿色防控、种养循环、废弃物回收等紧跟生产步伐。肇源县累计投资4.73亿元打造出155万亩高标准农田,肇源县“鲶鱼沟”碱地东北香米荣登“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单,“鲶鱼沟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0.38亿元。肇源青花湖淡水鱼通过线上销售,“跃”上十五省市食客餐桌;肇源食品认证基地达到99.41万亩,认证绿色产品76个,肇源大米、古龙小米、肇源白鹅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023-07-30 本报记者 苏大鹏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8256.html 1 <p> 青山绿水润肇源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