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呼吁——
推动全球粮食体系转型
“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弱势群体付出代价,必须改变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方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近日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上如是表示。针对紧迫局势,大会发出强有力信号,呼吁各方团结一心,加快行动步伐,大力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据了解,2021年举行的首届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展望了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深刻转型的未来,并在行动声明中指出,“峰会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球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近日,首届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探讨了如何使粮食生产更具可持续性,并审核了各国在2021年峰会上所作行动承诺的落实进展情况。
作为本次大会的召集人,古特雷斯发表主旨讲话,高度肯定了2021年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以来各方取得的进展。他表示,当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自愿提交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进展报告,各国目标明确、行动果断,坚持以转型为要务,将体系转型深深根植于国家和地方法律、政策和计划之中。
但在当前地区冲突、气候变化、发展放缓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背景下,会议认为,全球粮食安全局势较去年虽有所缓解,但仍面临严重威胁。
在本次峰会召开前不久,粮农组织协同其他合作机构发布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新增1.22亿,现有7.83亿人面临饥饿;尽管2021年至2022年间全球饥饿人口的增加态势已得到遏制,但全世界还有很多地区在粮食危机中越陷越深。其中非洲大陆首当其冲,每5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多。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在此次推进大会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按照这种规律预测,2030年全世界将有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远无法如期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受地缘冲突、极端气候、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连接全球粮食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屡屡中断,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受阻,加剧了全球分配不均衡问题。粮食价格加剧上涨让许多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望粮兴叹”,也严重冲击了低收入人群的生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球大米价格已达11年来最高水平,并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加速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成为大会讨论的焦点。大会期间,各国代表充分讨论粮食浪费、气候变化、健康膳食、伙伴关系、科学与技术等多项议题,为应对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贡献智慧。其中“统筹所有系统,团结各方力量”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共识。
“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努力涉及农业、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贸易和营养等多个部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各国要加大协调力度,使治理流程和政策连贯协同,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合力;此外还必须聚焦促进科学创新、提高数据能力、加大融资力度等方面,由此才能全面释放农业粮食体系潜力,尽可能兼顾各方需求,凝聚强大合力。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广德福在会上作国别发言时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确保农业与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综合施策,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中国依靠自身努力成功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与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维护自身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中国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能力。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加速转型,激发力量和潜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