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指出——
中意合作富有潜力和活力
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意大利面临着能源危机和通胀高企的新困境,正加速推进一系列变革。在此形势下中意关系将呈何种发展态势?如何进一步推动中意两国合作?7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意大利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会暨“大变局下的中意合作”研讨会上,来自中意两国的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一致看好中意两国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意大利是欧洲大国,中意互为全面战略伙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影响,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各国在对外关系上面临较大挑战。中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应加强交流对话,减少误解、增加信任,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
“在大国竞争升温背景下,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意大利发展报告(2022—2023)》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孙彦红表示,中欧之间已形成强大经济共生关系。在此背景下,中意两国政界保持积极沟通,经济社会各界努力推进多领域交往,务实合作仍为两国关系主流。2022年中意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5.4%,再创新高,2023年1月至5月,中国自意大利进口同比大幅增加了58.1%,这表明中意两国经贸合作仍有强劲韧性。
“经济关系与地缘政治关系密切相关,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及所谓的‘去风险’可能扭转国际合作、全球化和开放市场的局面,而这些都曾极大地帮助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许多国家的发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访问学者、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洛伦佐·科多尼奥表示,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中意之间仍保持着市场开放,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战略利益也没有改变,在保护地球和许多全球性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数字经济领域正成为中意合作新热点。意大利信息通讯技术行业协会主席马尔科·盖伊表示,作为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复苏与韧性计划的重点支持方向,意大利数字经济近几年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引人瞩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部冲击给意大利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可在物联网、数字安全、公共和私人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推进务实合作。
近年来,中意企业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日益加深。“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的主要投资国之一。中企在意大利投资数量和领域不断增加,不仅包括食品、文化、体育等传统合作领域,还在数字通信、绿色发展、医疗健康等多个新兴领域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弗兰切斯卡·斯皮加雷利表示,但当前也存在中企对意法律、企业文化、公司制度缺乏了解,从而导致投资受挫的问题,双方亟需在相关领域加强沟通协调。
南开大学意大利语系主任杨琳分享了意大利企业投资中国的生动案例。2019年,天津市与意方合作,依托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了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在产业、政策、服务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在天津港保税区投资建厂的意大利高利尔公司享受到了红利,借助产业园推出的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大幅缩短交易周期,助推天津分公司在疫情下稳步发展,当前已成为高利尔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杨琳说。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意两国应正视彼此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会长罗红波表示,中意合作富有潜力和活力,下一步应注重在服务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加深合作,用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迎接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