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彭 江

过度借贷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使借款人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互联网助贷存在引发借款人过度借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规范。

互联网助贷是一种特定业务模式的代称,一般是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渠道入口,在营销获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贷后管理等方面与各类具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互联网助贷迎合放贷机构需求产生,能够帮助放贷机构尤其是中小放贷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缓释业务风险,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作用。

随着互联网助贷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助贷机构采取“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息费模糊、利率畸高等问题;部分放贷机构和助贷机构为追求利润,在未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导致过度借贷。比如,一些机构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过度分期、在产品营销上采用诱导宣传等方式;在风控数据选择方面,单纯依赖借款人消费类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在借款用途评估方面,任由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借贷用于直播打赏、游戏等非理性消费场景。

在网络营销宣传方面,助贷机构也存在诱导借贷、品牌混同、嵌套销售等问题;还有部分助贷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一些个人隐私和未充分核实的信息。在支付环节,个别贷款产品仍存在资金划转链路不清晰、助贷机构过度参与还款的扣缴和清算分配等情况,或存在贷款资金被助贷机构截留、汇集和挪用的风险。

过度借贷造成了部分借款人收入无法匹配消费支出。这类借款人信贷资质较弱,借款利息也通常较高,向其放贷进一步推升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获得贷款的部分借款人金融知识不足,对信贷逾期的后果了解不充分,导致还款困难。过度借贷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借款人过度借贷后,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包括后续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问题。

面对互联网助贷的推介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要积极监管,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要积极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监管协调、行业自律、创新管理等治理机制,持续指导和督促互联网助贷业务各参与方合规审慎经营,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行为,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

2023-07-13 彭 江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7358.html 1 <p>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