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庭院长出富民产业
眼下,正值甘肃定西市岷县10万亩猫尾草的收割季节,寺沟镇立珠村种植大户林文鹏每天忙个不停:将地里收割的鲜草运回自家院里,带着几名务工人员将鲜草整理、分拣送进烘干机;抽空打开电脑,在电商平台接订单,晚上还要直播卖货。
“这两个月很忙,收入也多了。”今年,林文鹏在自己院里又上了一套烘干设备,还将猫尾草做成宠物磨牙棒、颗粒等产品,“虽然我这个农家院小,但是去年在院里加工、屋内网销的销售额达到340万元”。
近年来,定西市把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千村千样、一户一策、项目到户、扶持到人”的思路,培育选树乡村工匠,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定西市已安排资金1032万元,培育发展乡村技能人才324人,探索发展庭院经济766户。
庄园经济遍地开花
猫尾草又名梯牧草或提摩西,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强,是赛马、奶牛和草食宠物理想的长纤维饲草。岷县种植猫尾草历史悠久,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猫尾草种植基地。
近年来,岷县持续推动猫尾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成加工生产基地5处,年产干草6万吨,产值近4.5亿元,发展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88个。在这棵特色产业“大树”下,岷县在猫尾草主产乡镇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大手”拉“小手”,将部分农家院落改造,并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手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让家庭“微工厂”遍地开花。
“家家户户都在种猫尾草,买进一套烘干机,在院子里就能做加工,有自己开网店卖的,也有交给合作社代为销售的。”寺沟镇党委书记李虎廷认为,猫尾草烘干初加工,非常适合发展庭院经济。以立珠村为例,全村274户村民有213户从事猫尾草种植加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庭院经济产业链。今年,立珠村凭借猫尾草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定西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万亩、年产量41.8万吨,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其中,三大主栽品种当归、党参、黄芪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20%和40%。近年来,中药材初加工也成为当地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形式。
岷县梅川镇店子村的谈亚伟是中药材经销大户,每年销售中药材切片2000吨。“有的农户想做中药材切片加工,但手头资金有限。我采取‘代工统销’的模式,购买原料交给农户,只付加工费就可以。”谈亚伟说,这种模式既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带动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
经过多年培育,店子村目前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有295户,其中,小型庭院初具规模的有134户,初加工车间142户,大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15家,人均纯收入达15346元。梅川镇党委书记李晖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形成了“山区种药、川区切药、以药为业、靠药致富”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全镇20%以上农户从事中药材切片加工,走出了一条“小而精”“散而众”的庭院经济新模式。
唤醒传统资源
在定西市通渭县,群众酷爱书画艺术,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全县有文化企业80多家,画廊装裱店、培训机构及文房四宝销售店800多家,书画经纪人2600人,年书画交易额达10亿元。
“白天哄娃娃,孙娃上学去了,我就写字。晚上做直播,展示作品。”67岁的牛继发是通渭县鸡川镇苟堡村村民,也是全县有名的农民书法家,“书法作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2021年开始,我在手机上直播卖字,一年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前几天,一幅《治家格言》的中堂作品被一位网友以600元买走”。
近年来,通渭县探索以“协会牵头、画廊带动”的管理模式发展小书画院,全县现有260多家画廊及小书画院,书画创作人员达到1万多人,通过庭院经济奖补扶持低收入人群发展小书画院4户。通渭县书协主席刘宏业告诉记者,因为书画创作氛围浓厚,通渭县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每个乡镇都有装裱店和小画廊。
喝罐罐茶,是陇中地区人们的生活日常。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寨子川村的土茶罐制作技艺,正是因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传承至今。
“每年冬季农闲时节,我专门从兰州阿干镇运来干泥,通过研磨、揉制、作坯、晾晒、烧制和打磨等工序,制作土茶罐。”包建业是土茶罐的手工传承人,当地相关部门在摸排乡村工匠情况时,了解到包建业的手艺。在县里的支持下,寨子川村以集体经济、奖励扶助等方式,鼓励包建业建立起土茶罐制作工坊,每年农闲时节制作土茶罐1000多个,为家庭创收超过1万元。
记者从定西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为了激活乡村人才活力,定西市将乡村工匠发展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落实教育培训和专项资金、金融保险、社会帮扶等支持政策,全方位开展培育扶持。同时,制定刺绣印染、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文房制作、器具制作等多个乡村工匠专项职业能力素质考核规范,做到可量化、可操作。目前,全市乡村技能人才建设工作室有56个,创办特色企业24家,确定教学场所47个,发展家庭作坊13个。
放大示范效应
炎炎夏日,漳县遮阳山下的大草滩镇新联村迎来旅游旺季。沿着村道前行,两旁的商户热情地跟大草滩镇党委书记李永宏打着招呼。
“他们都是新联村村民,几年前,不少人因为村容村貌整治的事,跟我吵过架。”李永宏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向记者介绍,遮阳山是4A级景区,但以前山上风景如画,山下村里却是脏乱差。村民们靠着“金饭碗”,却过不上好日子。这几年,随着新联村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建设,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游客来了也愿意到村里转转,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才明白李永宏和干部们的苦心。
在自家院落里经营农家乐的王晓宏,当年就跟李永宏吵过架。“那时候觉得改造污水管道、整治环境卫生太麻烦。”提起往事,王晓宏说他以前在外面打工,2017年回家开了农家乐,但是吃饭、住宿条件都很差,很多游客都是在山上转一圈就走了。
“连上厕所都不方便,哪个游客愿意住?这几年村里通了污水管网,我还开了十几间客房。村容村貌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王晓宏的农家乐今年前4个月就挣了8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收入,今年预计能达到20万元。随着村里的旅游经济发展,王晓宏正计划扩大经营规模,租下旁边的院落改造成民宿。
为了放大庭院经济的示范效应,定西市因地制宜拓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休闲旅游等发展类型,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特色产品,实现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持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根据计划,到2023年年底,定西市将发展有特色、可复制、带动效应显著的庭院经济示范户650户以上。